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292626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世界地理 专题04 南亚和印度课件课件 新人教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描述其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亚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并会分析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3.理解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南亚的自然特征能够提出提高农业生产的措施。 4.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农业发展特点,第四节 南亚和印度,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查找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板块位置),分析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 ),探讨人类活动,(人口、工业、农业、 ),南亚在亚洲的南部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悠久的历史,1、南亚 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南亚的北部

2、,使南亚与亚洲腹地相隔离,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所以又把南亚大陆总称为“南亚次大陆”。,2、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在印度河流域一带,在几千年之前就形成了城市。,1、经纬位置 大部分位于70E90E;1030N之间(几乎完全处于热带。),一、位置和范围,2、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3、板块位置:,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地震。,4、范围,面积:437万km2 共7国,其中4国与中国相邻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1、三大地形: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3、 中部 :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两侧为东西高止山),二、自然地理特征,画一画 想一想,(1)作出沿78E及德干高原的地形剖面图 (2)请据图描述南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地势特征: 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 南部:高原低矮和缓,西高东低 总体北高南低,2、河流,塔尔沙漠,狮泉河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1)、三大河流,热带雨林气候,3、气候,想一想 为什么南亚热带的

4、范围分布纬度偏高?,提示: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的南下 (地形),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思 考,(2).南亚的35月,为什么气候特别炎热(45以上)?,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 东北季风势力减弱,难以越过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西南季风尚未来临,天气晴朗干燥,大气削弱作用弱,天气十分炎热,为热季。,(1).南亚(孟买)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成因?,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成因: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降水量(毫米),1,4,7,10,(月),-30,-20,-10,0,10,20,30,0,100,200,300

5、,400,500,600,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气温(0C),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毫米),1,4,7,10,(月),-30,-20,-10,0,10,20,30,0,100,200,300,400,500,600,曼谷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气温(0C),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南亚地区的洪涝灾害,孟加拉国暴雨形成的洪水涌入达卡,西南季风早来、晚退, 风力太强,雨水就过 多,容易造成水灾。,被迫到远处取水的印度妇女,西南季风晚来、早退,风力太弱,雨水过少,容易造成旱灾。,南亚地区的干旱,西南季风对印度农业的影响?,(3)、为什么德干高原东西两侧降水较多,

6、而内部常年高温少雨,缺乏茂密森林,呈现一派热带草原景观?,思 考,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 夏季:西高止山阻挡西南季风从阿拉伯海带来的水汽; 冬季:东高止山阻挡东北季风从孟加拉湾带来的水汽。 德干高原均位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不太适宜森林生长,加上热带季风气候本身就具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于是形成了热带草原景观。,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其中部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因为:,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为古老的侵蚀高原,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小,水汽抬升少,降水量少。,(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3、南亚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7、风向,风向,塔尔沙漠,(2)、热带沙漠气候 分析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成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高山气候:,南亚气候,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亚北部,3、南亚气候,(1)、描述南亚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南亚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 北部地区的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部(德干高原)从东西沿海向内陆减少,但西侧多于东侧; 乞拉朋齐降水最多,塔尔沙漠降水最少。,思考探究,乞拉朋齐:1861年年降雨量20447毫米。 1890年8月到1891年7月,降雨量达24461毫米。 19

8、60年8月到1961年7月,出现26461.2毫米的最高纪录。 2、试分析其原因?,乞拉朋齐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地形阻挡抬升,地形雨丰富。,思考探究,(3)、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地形和迎风坡,思考探究,(2011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

9、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课堂练习】,【知识拓展】 南亚的自然灾害,1、北部山区:地质灾害严重:地震、滑坡、泥石流 2、南部沿海:气象灾害:旱涝灾害频发,孟加拉国多受飓风、洪涝袭击,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思考:分析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夏秋多飓风活动; 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河流经,水网密布,且入海通道单一;多风暴潮,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弱。,孟加拉湾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喇叭形海湾,口大内小.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西南季风带来

10、丰沛降水,降水集中; 风暴潮影响,带来狂风暴雨.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三、南亚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种和宗教,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印度( 13.39亿 (2017年) 、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人口都超过1亿,1、人口,大多分布在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恒河三角洲、东南沿海地区,分布:,2、人种,大部分都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分布在中南部的小部分地区。,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3、宗教,佛 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大宗教,印 度,一、印度概况,人口13.39亿 (2017年) ;白色人种;多民族国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

11、印度教。,印度未来的人口第一大国,两大压力:人口基数大(人口已超12亿) 人口增长较快,二、历史文化,二、历史文化,泰姬陵,穆莫泰姬玛哈尔泰姬陵的主人,印度人用餐,二、历史文化,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三、印度的农业,1、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分布,读下图,说印度水稻和小麦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区位优势。,读下图,说出棉花、茶叶、黄麻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区位优势。,2、试评价印度的农业条件?,有利:自然条件: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势平坦(地形主要是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土壤肥沃(恒河平原为冲积平原,德干高原以火山土壤为主);耕地面积广阔,居亚洲第一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并有

12、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劳动力丰富。 不利: 水旱灾害频发(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加之地势平坦,多干旱和洪涝)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人均产量不足。 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不足。,3、印度的三次农业革命: 绿色革命提高粮食单产; 白色革命建立牛奶生产合作社; 蓝色革命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增加鱼类捕捞量。,(3)印度的农业革命,“绿色革命”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以引进、改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提高粮食单产,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墨西哥小麦)和水稻(菲律宾“奇迹稻” )。20世纪60年代实施绿色革命后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所谓“蓝色革命”就是

13、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目的是增加鱼类捕捞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为了提高牛的经济价值,增加牛奶产量,从1977年起,印度开展“白色革命”。他们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水牛品种,建立牛奶生产合作社,停止进口一切商品性奶制品,使牛奶产量有很大提高,现在,印度牛的存栏数达2.7亿头,名列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养牛头数的20%,全国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头牛。,四、印度的工业,工业结构的变化: 独立前:殖民统治时,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 独立后:部门齐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部门:核工业、航空技术、计算机、电力、钢铁、机械工业软件等。 软件

14、产业占世界20%,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印度主要四大工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课堂总结:印度的经济发展成因及特点,感悟高考:考向一:南亚气候 1、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2)根据地理位置,描述该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印度,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3)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

15、水偏少),形成旱灾。,考向二 南亚地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分析 2.(2016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青稞、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 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南亚地理环境分析,(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答案 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