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29145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9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湖南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两部门经济(居民户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 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1),“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有必要把它们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之间建立起联系。 具体地说,在总供给/总需求这两个理论概念与总产出/总支出这两个宏观统计指标之间建

2、立起联系。,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2),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可以把总产出定义为: Y Yd 其中:Y为总产出;Yd为收入(实际上是可支配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 所以总产出=总供给= Yd=C+S,3.2.2 总需求与总支出,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表示经济的需求方面,是总需求统计指标。 简单模型中不考虑政府和对外部门,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AE C I,3.2.3 总支出决定总产出,总产

3、出与总支出不一致导致总量失衡问题。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hock)下降(如地震、罢工),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无法维持。但我们这里假定没有供给限制,所以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注意供给没有限制的假设)。 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 在供给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支出决定产出。 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 Y =AE =C+S =C+I 即:I=S,450,IS,IS,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产出 450线上任何一点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条件:I=S,Y,E,AE,B,O,Yd,I=S,

4、注意:这里的储蓄和 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 愿投资。只有意愿储 蓄和意愿投资相等, 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支出,收入,3.3.1 消费函数(1),均衡条条件:I=S中,I已经被被假定为常数,均衡与否关键取决于S。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S YdC,则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 与微观经济学中强调消费需求受价格影响不同,决定总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表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3.3.1 消费函数(2),现期收入决定消费?还是现期收入与对未来收入预期同时决定现期消费?如果说未来收入会对当期消费发生作用,消费者怎样判断未来收入水平? 有关假说如凯恩斯(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a

5、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生命周期假说(或终身收入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弗里德曼(Friedman)的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假说等。,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d)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d 边际消费倾向: MPC=C/Yd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450,Y,C,C=C(Yd),消费曲线,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

6、指现期、实际、绝对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零小于一。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也递减。,3.3.3 线性消费函数(1),最简单处理办法:(1)现期收入决定消费;(2)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C a bYd (a0, 0b1) C是消费总量,Yd是居民可支配收入,a和b是系数。这是试图解释消费行为的方程,称为结构方程(structural function)或行为方程(behavioral function)。 斜率表示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带来的消费变动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MPC)。,3.3.3 线性消费函数

7、(2),APC=a/Yd+b MPC=b在图中表 现为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 大于零。,C=a+bYd,o,Y,C,450,a,3.3.3 线性消费函数(3),MPC和APC的比较 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0.8Y 单位:元,3.3.3 线性消费函数(4),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b,1 b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 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但是,在库兹涅茨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

8、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是,如果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费倾向会保持不变。 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 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 人口在长期内有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 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 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消费函数之谜,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J.S

9、.Duesenberry)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 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 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 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 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终身收入假说,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均

10、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终身收入假说,基本结论:C=aWR+c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恒常收入假说,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 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11、而是呈现出“惯性”。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恒常收入假说,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 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3.3.5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储蓄与可支配收入间的关系 S=S(Yd) 平均储蓄倾向: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MPS= S/Yd 线性储蓄函数: S=Yd-C=Yd-(a+bYd) S=-a+(1-b)Yd,二者关系: (1)C+S= Yd (2)因为Yd=C+S 则1=C/Yd+

12、S/Yd 即:APC+APC=1 (3)因为Yd=C+S 则1=C/Yd+S/Y 即:MPC+MPS=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3.4.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2),总支出决定总产出,即Y=C+I 消费函数为: C a bYd a bY 则均衡收入(产出)为Y=(a+I)/(1-b) 推动均衡形成过程中,净存货机制作用巨大 总需求大于总产出 非意愿存货下降甚至为负 增加产出 使产出趋向于预需求相等 总需求小于总产出 非意愿存货增加 减少产出 使产出与需求相等 总需求等于总产出 非意愿存货为零 经济均衡,3.4.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13、(3),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3.4.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4),3.4.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I=S=Y-C S=-a+(1-b)Y 则均衡收入(产出)也为Y=(a+I)/(1-b),3.4.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3.4.3 基本结论,总产出倾向于和总需求一致 简单经济中,总量均衡表现为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相等 总需求表现为可支配收入、自发性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函数 净存货机制在总量均衡中作用重大 总之:没有供给限制的条件下,总需求决定总产出,3.5.1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总支出:C+

14、I+G 总收入:C+S+T 均衡条件:I+G=S+T,C+I+G,三部门经济中用总支出等于总产出的角度得到国民收入,3.5.1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用储蓄等于投资得到国民收入(1),I+G,定额税或总额税的情况下,税收与国民收入没有关系。即不管国民收入是多少,税收都是 T。则 I+G=-a+(1-b)(Y-T)+T时, 的到均衡产出。其中 Y-T=Yd即可支配收入。,用储蓄等于投资得到国民收入(2),在比例税情况下,税收随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我们暂且假设T=T0+ tY。 则I+G=-a+(1-b) Y- (T0+ tY)+ T0+ tY时达到均衡。其中 Yd= Y- (T0+ tY),

15、三部门国民产出决定的总结,3.5.2 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市场机制会使整个宏观经济趋向均衡 关键是均衡产出是不是充分就业的产出,3.5.2 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2),Y0,C+I+G,C+I+G,Y1,E,Y1均衡产出,但是 不一定是充分就业 的产出。在凯恩斯 那里,绝大多数时 间,它不是充分就 业的产出。如果Y0 为充分就业的产出 ,则政府就有用武 之地。,G,3.5.3 乘数原理(1),乘数概念:一般的地定义为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 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一般有投资乘数、政府支持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出

16、口乘数等。,3.5.3 乘数原理(2),投资乘数:KI= Y/I=Y/(Y-C) 分子分母都除以Y,得: KI=1/(1-C/Y)=1/(1-MPC)=1/(1-b) 由于MPS= 1-MPC,则KI=1/MPS 投资乘数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Y=C+I=a+bY=(a+I)/(1-b) 如果投资增加I,带来Y的收入增加, 则: Y+Y=(a+I+I)/(1-b) Y= I/(1-b),则KI= 1/(1-b) = 1/(1-MPC),乘数计算,假定企业自发性投资支出$100万个单位 假定MPC=0.75 MPS=0.25,收入变化 消费变化 储蓄变化 100 75 25 75 56.25 18.75 56.25 42.19 14.06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