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287781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七单元 第26课《虎门销烟》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虎门销烟,学习目标,1、以分析林则徐和义律的矛盾冲突为入手,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并解读出故事的主题。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说明: 本文节选自电影文学剧本林则徐,放在“戏剧天地”单元来学习很有意义。教师在教授前既要对虎门销烟的历史了如指掌,也要对戏剧理论略知一二。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戏剧冲突”则是它的主体架构。要知道,人类性格品质的高度及深度是要用冲突来衡量和呈现的。所以,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从文学上戏剧的角度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这一类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戏剧的广阔天

2、地和无穷魅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场景的变化及人物的神态,语言(台词)等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特点及文章的主旨。 2、难点:有别于历史课,感受戏剧特有的吸引力,说明: 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许多中学来说并不陌生,历史课上早有接触。因此,当学生初读本文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方法,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让其徜徉于戏剧天地之中。教学重点的设计正好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很好地了解人物,理解主旨,进而也巩固了以往的一些阅读方法的掌握,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看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林则徐 鸦片战争 1840年 英国侵略者对华侵略

3、中华民族的耻辱。,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4、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虎门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1800年至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

5、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销烟池旁这立有“鸦片战争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销烟池,模拟销烟场景的雕像群,当年的烟馆就是这个模样,电影艺术的特点,造型性:电影是视觉艺术,由活动的画面组成。电影里的人物和事件都有可视性。 运动性:

6、电影艺术由一系列的运动中的画面组成。画面的运动,称为蒙太奇。 综合性: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和技巧。,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当今社会,学生大多对毒品有所耳闻,对它的危害性肯定也略知一些。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在虎门销烟(鸦片),从而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这一历史或相关故事。,根据史实编写的电影剧本林则徐则是这一段历史的再现。让我们走进剧本“虎门销烟”,去感受那段令世人难忘的历史。,初读剧本理清故事情节,1.让学生默读全文,概括剧本中的人物及情节。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人物并归类。主要人物林则徐,义律以及英商和老百姓。,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概括得更简洁些。 概括讨论主要情节时,让学生复

7、习以往学习记叙文时所掌握的阅读方法。,3.教师指导明确。 提出问题:林则徐做了那些事?结果怎样? 交流后明确: 灭了义律的威风,挫了他的锐气。封锁英商馆,断了他们的水、粮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感知电影剧本的特点,请3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和你学的小说、戏剧、散文等文章,在给你的感觉上有哪些异同之处?,同: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场景描写 异:场景地点不停变化,画面感,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1、本文一共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2、本文有哪些场景?你能按照顺序说出来吗?主要场景?,义律室内 行辕花厅 义律室内 (商馆) 义律室内 馆起居室 商馆大厅 义律室内 商馆大厅 码

8、头台阶 山坡上 海滩上 礼台(硝烟现场) 山坡上 海面上,义律室内 行辕花厅 商馆大厅 硝烟现场(虎门码头),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3、本文围绕“虎门硝烟”,通过上述场景的变化写了一个矛盾冲突,这个冲突是? 4、围绕该冲突,本文的情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侵略和反侵略 (销烟和硝烟),强令缴烟 被迫缴烟 虎门硝烟,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5、电影的台词和戏剧的台词一样都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你能结合文中的台词分析一下林则徐和义律的人物形象特征吗?,林则徐: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据理力争、义正辞严的民族英雄 义律:面对林则徐绝望理屈词穷,但狂妄 负隅顽抗 阴险 蓄谋杀机

9、的侵略者,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6、场景的描写和转换在电影中对表达主题也起到重要作用,你能分析一下以下场景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吗? 场景一:P137“烤面包”和义律室内两段 场景二:P139码头台阶、山坡上和海滩上 场景三:P140上坡上、海面上,作用:暗示情节发展 侧面烘托人物,再读剧本 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特点。,1.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方法指导,如“朗读”“圈划”“比较”等,并适当补充有关义律的简介,帮助学生更深入细致地理解文章。,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个场景,并让他们思考分析: 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他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让学生圈划对话中的关键词句。

10、戏剧冲突中人物的神态尤其是义律的神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圈划神态描写。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概括人物特点。,讨论,交流,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 焦点:缴烟。 冲突中林则徐抓住要害,步步紧逼,致使义律从找借口到耍无赖最后语塞,投降。 林则徐的神态主要体现在“淡淡地”,“冷冷地”,“冷笑”,“点点头”等。,义律的神态变化多端,从“吹着口哨”“轻蔑地笑了笑”,“耸了耸肩”,“冷笑”的得意忘形,到“大吃一惊”,“脸色剧变”,“拼命咬自己的嘴唇”的垂死挣扎,直至最后“语塞”的狼狈相。这样一对比,处处显示林则徐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身正气;而义律却凸显得如此狡猾,无赖,无可奈何,狼狈最后只能投降缴烟,节

11、节败退.,品读剧本重点场景虎门销烟,领会文章主旨,1.林则徐封锁英馆,逼迫他们缴烟的场景作为过渡略作分析。提问: 这一场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默看第二段主要场景,学生口头概括它的作用。答到“主要从侧面衬托出林则徐形象”的要点即可。,2.让学生集体朗读“虎门销烟”的场景,并思考: 你如何形容当时的场面?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与中心有何关系? 再次朗读,进一步领悟全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用饱满的激情朗读最后一个场景,请学生用恰当词语概括它的特点。 如壮观,隆重等。 角度:a人物:多而广,男女老少,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漫山遍野的人群。b地点:

12、码头台阶,山坡上,海滩上 c环境:土炮轰鸣,欢呼“万岁”等。,是全文的高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撼天动地,表现了林则徐“销烟”的伟大壮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通过朗读让学生入情入景地领悟全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表现。,根据剧情,选择一阶段分组自导自演。,过把演员瘾,林则徐: 饰,义律: 饰,导演:,(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过把表演瘾,课堂训练,,林则徐做了哪些事?结果怎样? ( 灭了义律的威风,挫了他的锐气。 封锁英商馆,断了他们的水、粮。 虎门销烟,大快人心。 ),,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什么?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冲突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 焦点:缴

13、烟。 冲突中林则徐抓住要害,步步紧逼,致使义律从找借口到耍无赖最后语塞,投降。 ),,“义律轻蔑地笑了笑:这是商人自己的事,敝国政府并没有指示商人做鸦片买卖!”“轻蔑”一词写出了什么?写义律有什么作用? ( 写出了义律的傲慢。 写义律的作用是与林则徐形成对比,反衬林则徐的一身正气。 ),,戏剧冲突中林则徐与义律的神态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 林则徐的神态主要体现在“淡淡地”,“冷冷地”,“冷笑”,“点点头”等。 义律神态变化多端,“吹着口哨”,“轻蔑地笑了笑”,“耸了耸肩”,“冷笑”是得意忘形;“大吃一惊”,“脸色剧变”,“拼命咬自己的嘴唇”是垂死挣扎;最后“语塞”是狼狈不堪。 通过

14、对比,处处显示林则徐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身正气;而义律却凸显得狡猾、无赖、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投降缴烟。 ),,品读剧本重点场景“虎门销烟”,回答下列问题,领会文章主旨。 你如何形容当时的场面? ( 壮观,隆重等。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 人物:多而广,男女老少,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漫山遍野的人群。 地点:码头台阶,山坡上,海滩上。 环境:土炮轰鸣,欢呼“万岁”等。 ),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与中心有何关系? ( 这是全文的高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撼天动地,表现了林则徐“销烟”的伟大壮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作业,1观看电影林则徐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后感 2课外寻找有关林则徐感人至深的故事,并请大家讲一讲,我们一块儿来评一评:谁选的故事最感人,谁的点评最有深度。,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