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7752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2019河南联考)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如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2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A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C阻挡夏季暖湿

2、气流北进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3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解析:1.B2.A3.B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的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为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第2题,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围场地区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起到防风固

3、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对该地的生态建设没有好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19河南南阳联考)如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6题。4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土地沙漠化C湿地破坏 D水土流失5导致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坡度较大 B降水强度较大C河流密度较高 D地表土质疏松6针对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该县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A地膜

4、覆盖 B土地复垦C植树造林 D打坝淤地解析:4.D5.A6.B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其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5题,读图可知,该县东南部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第6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该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为采煤,所以矿区土地复垦是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地膜覆盖解决不了大面积土地水土流失问题。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不是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属于小流域沟谷的保土措施,对于坡地来说效果较差。选B。(2019湖南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

5、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如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7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降水地形洋流A BC D8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解析:7.B8.D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第8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

6、导致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2019武汉调研)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如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据此完成911题。9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10黄河

7、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 BC D11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由河道两岸向外递增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解析:9.B10.C11.B第9题,由材料可知,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地面积自然增长快,再结合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

8、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故堆积速度快,B正确。第10题,根据材料“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可推断出受河流淡水的稀释作用,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正确;地势越低,受地下水影响越大,盐分含量越高,错误;黄河入海口附近受河流淡水的稀释,土壤盐分含量较低,正确;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所在区域河道较1996年前长,入海口处河道变宽,水流分散,对附近土地盐分起稀释作用,正确。故选C。第11题,根据材料“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可推知,河道两岸水源充足,土壤含盐量较低,植物生长条件较好,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植物分解输入湿地中的总氮相对较多,由河道两岸向外侧总氮含量递减,A错误;近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土壤含盐量高,加上海浪的侵蚀,不利于植物生长,有机质分解不旺盛,植物分解输入湿地中的总氮相对较少,B正确;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增,C错误;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减,D错误。故选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