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7210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的过程(1)请写出图中标号的名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摄食,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2)循环形式:CO2(CO2含碳有机物)。(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各成分之间均是单向的。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二、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2信息传递的作用3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2018全国卷,T6B)(2)西双

3、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2017江苏卷,T24B)()(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全国卷,T5A)()(4)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T4D)(5)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卷,T9D)(6)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2015海南卷,T22A)(7)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江苏卷,T10D)()(8)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通常依赖生产者固定

4、太阳能B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排放回大气C物质循环是以每个生态系统为单位独立进行的D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使大气CO2浓度上升解析:选C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2019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

5、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部分,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自身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解析:选D生态系

6、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C河流受到污染,依然清澈表现为“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7、,属于抵抗力稳定性;有些生态系统(如苔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使原有物种灭绝,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试考题查欠缺1(2018天津高考)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 7302 5605 330470440幼龄1 46

8、03 2404 310360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

9、松群落_(填“能”或“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解析:(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能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固定CO2,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根据题意可知,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年每平方米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量可用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表示,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量每平方米为360 g。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可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3)分析表中数据,幼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1 4600.246 6,老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

10、7012 7300.036 9,前者大于后者。表中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 g/(m2年),但是整个生态系统碳的输出量为390 g/(m2年),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答案:(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2(2015海南高考)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生物成分E表示_。生物成分F表示_

11、,_表示初级消费者。解析:(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答案:(1)间接(2)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强知能补欠缺1碳循环过程(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

12、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图示3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判断的关键是找到具有双向箭头的两种成分,然后再逐步分析,得出答案。图示解读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

13、B应为生产者或大气CO2库,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大气CO2库(不能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CO2库。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CO2库,E为生产者。再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练题点全过关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

14、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B为CO2形式,为有机物形式C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解析:选A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所以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这些过程中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传递;表示捕食关系,表示生产者中的碳元素流向分解者,表示消费者中的碳元素流向分解者,这些过程中碳元素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的总量,由于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散失,所以之和小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C错误。经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2(2019菏泽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