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说课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255293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求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列求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列求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列求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求和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列求和说课稿 武威十八中 鲁文霞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二章章复习内容,数列求和的第一课时:分组求和法与裂项求和法的应用。 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数列求和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广,是数列一章中重要的基础内容,无论在知识,还是在能力上,都在数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方面:数列求和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可考查学生的运算、推理、及等价转化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学习函数方程、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数列求和在数列一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 教材处理教

2、材当中关于本节内容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通过结合习题把数列求和问题做成专题形式,分为两节内容完成。本节课是求和专题第一课时,内容为分组求和法与裂项求和法的应用。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体会体会数列求和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列求和问题中的两种方法,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和方法的探究,体会化归思想、函数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

3、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三、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本内容,会判断数列是否等差、等比数列,并会利用公式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2. 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3. 本校学情:二中高二学生,学习程度较好,知识面较广,对于大多数学生,能利用公式法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课堂新知探究中,讨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四、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数列求和的两种方法,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难点:解决求和问题基本思想方法,

4、两种求和方法的获得。五、教学方法 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六、教学程序分析步骤学情预设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复习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清楚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以利用公式解决等差、等比求和问题即是求和方法的总结,也是新知探究的基础(二)分组求和法探究 例1 变式训练1. 求和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通过例1的共同探究与学习,把握分组求和数列的特点,独立自主的完成变式训练1

5、的练习通过观察通项公式,分析、归纳分组求和数列的特征,能利用分组的方式解决非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体会数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三)裂项求和法探究 例2. 求和 变式训练2.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裂项的特点与意义,并解决例2的求和问题通过例2的学习,独立自主的完成变式训练2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裂项求和数列通项的特点,把握裂项求和数列的基本方法通过例1及变式训练1的练习,会举一反三,把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向与思想,解决例2及变式训练2(四)课时小结1. 公式求和法2. 分组求和法3. 裂项求和法学生总结、反思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三种求和方法的类型特点与基本解决思想方法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四)作业课本 第61页 A组 第4题通过做作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进一步探究七、评价与分析 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究求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掌握分组求和法和裂项求和法的数列类型与基本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了函数思想与化归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应用,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