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25510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steven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品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经济,雷州八中高三一轮复习stevenzhu,知识结构:,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耕作方式演变: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汉代普及) 汉代:二牛抬杠(西汉) 一牛挽犁(东汉)、曲柄锄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定型) 土地兼并: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破坏,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水利事业: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井渠、黄河治理(王井治河),【铁犁牛耕出现:标志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均田

2、制、屯田制,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进步 诸侯争霸和战乱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封建经济发展的冲击,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有利因素:耕作方式和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土地兼并;赋税徭役的沉重负担, 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 组织/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少商品交换) 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产业结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小农经济,基本特点:,出现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封建土

3、地所有制的确立。,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中占统治地位,也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新中国建国初的土改完成后最终被消灭。 农民土地私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重要补充。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其他模式: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等。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的一部分。,注意,评价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4、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小农经济局限性: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经济中心的南移,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 南方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统治阶级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 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外来的先进生产工具、生产经验,能推动经

5、济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 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最突出 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人口大规模迁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从内陆逐步走向海洋的过程,为宋元时期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转移也有影响 南方过度开发,破坏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1(2012广东文综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6、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D,2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2(2012全国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

7、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2012四川文综卷39题)(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问: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和改变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练习:,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青铜耕作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下列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的是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往往导致阶级矛盾突出 A、 B、 C、

8、D、,C,C,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曲辕犁的出现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 B C D 4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A,B,5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周王室的衰弱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D,A,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夏商周时期,

9、 春秋战国时期, 到明代中后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生产的是青铜器(铜、锡、铅等合金),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工场。民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官营手工业 :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直到 明朝中后期) 【汉武帝时:

10、盐铁官营】 特点:代表技术水平顶峰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入市场 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推广 技术传承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无人身自由。, :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代 :黄道婆 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 (注: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冶铁燃料: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出现釉下彩绘。 宋代起:景德镇 -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

11、是瓷都。 元代:青花瓷、釉里红; 明代:斗瓷、五彩瓷;清代:珐琅彩、粉彩(雍正时最高水平 ),陶瓷业,冶铁业,棉纺织业,高133cm,口长112cm,口宽79.2cm,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礼器,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以镇馆之宝放置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现存国家博物馆。,唐三彩(陶制品),(唐)秘色瓷,(明)五彩瓷,(清)珐琅彩,(清)粉彩瓷,合作探究2.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未能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家庭手工业:中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手工业产品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的动力和社会

12、基础。 官营手工业:虽然代表最高水平,但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新技术难以推广; 官府工匠束缚,使其缺乏技术革新的生产积极性。 私营手工业:规模小,严守技术秘密,也不利于技术传播; 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发展,阻碍了技术革新。,材料:古代的土地赋税制度,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 鲁国 “初税亩” 北魏:租调制(均田制下,受田的农民,每年须缴纳谷物,叫做租;交纳帛(绢)或布,叫做调;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唐朝规定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唐朝后期:两税法 (两税法,是指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

13、 )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把田赋、徭役和杂税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雍正帝时,把人头税(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地丁银。客观上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1、标准: 2、地租式: 3、征收类: 4、征税时间:,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繁杂 简单 不定时 定时,5、必须服徭役、兵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人身控制放松,生

14、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土地兼并的发展; 农民的反抗斗争; 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赋税制度演变化演变的原因:,明清赋税制度的进步说明了什么?,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松弛; 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反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1、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调整生产关系,缓解阶级矛盾。 3、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 。 4、在地方税收操作上往往是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 5、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明清时期),1

15、、(2000年春季招生): 下列各项作为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初税亩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2、(2001年全国卷): 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B,C,3、(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4、(2005春季文综) 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