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热学习题课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24311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热学习题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热学习题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热学习题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热学习题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热学习题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热学习题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热学习题课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学总结,3.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或 P = nkT,其中,称为玻耳兹曼常量,1. 平衡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2. 准静态过程:一个过程,如果任意时刻的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一个平衡态,则此过程为准静态过程。显然,这种过程只有在进行得 “无限缓慢”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4.平衡态下的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称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5.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T 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刚性双原子分子i = 5,刚性多原子分子通常i = 6,单原子分子i = 3,6. 自由度i,7. 能量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气体分子

2、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8. 分子的平均动能:,对于刚性分子而言,分子的平均动能就是分子的平均能量。,9. 理想气体内能为:,10.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N:表示系统的分子总数,dN:表示速率分布在vv+dv区间内的分子数,dN/N:表示分布在vv+dv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或 dN/N:表示分子出现在vv+dv速率区间 的概率, 分子分布在v1v2速率区间的概率:,f (v):速率分布函数, 归一化条件:,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最概然速率(最可几速率):,得,分布曲线或者高而窄(vp小),或者矮而宽(vp大)。从而保证曲线下的面积为1。,平均速率:,方均

3、根速率:,求分布在 v1v2 速率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11. 功A,公式适用条件:(1) 准静态过程,如:气体的自由膨胀过程中,系统对外作的功A=0,(2) 外界压力保持恒定情况下的非准静态过程,此时P应理解为外界压强。,功的大小等于P-V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3) 无论是准静态过程,还是非准静态过程,体积不变时,都有A=0,Q:,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系统内能的增量,A:,系统对外界作的功,12. 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均为代数量,但作功是通过物体作有规则的宏观运动来完成的;而传递热量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作功,传递热量都可以改变系统内能。,13. 定体(或定

4、容)摩尔热容:,(该式适用于始末状态为平衡态的任何过程),14. 定压摩尔热容:,摩尔数为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摩尔热容比(或比热比 ):,15. 等温过程所作的功:,迈耶公式物理意义,16. 理想气体的准静态绝热过程,绝热过程的功:,(无论是准静态绝热过程,还是非准静态绝热过程,该式均成立。),在P-V图上,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在P-V图上,绝热线上方的膨胀线代表的过程吸热,下方的膨胀线代表的过程放热。,17. 循环过程:E = 0 正循环做正功,逆循环做负功;循环过程中所做的净功的数值等于P-V 图上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的大小。,18. 热机效率:,Q1 是指所有那些吸

5、热分过程所吸取的热量的总和。,Q2 是指所有那些放热分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的总和的大小。,(在这一节里Q1、Q2、A均取绝对值),A 是指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19. 致冷系数:,Q2是指从需要被致冷的物体中吸收的热量。,A是指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的绝对值。,20. 卡诺循环:由4个准静态过程(两个等温,两个绝热)组成。,卡诺循环效率:,逆向卡诺循环的致冷系数:,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如: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

6、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22.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系统复原且外界也复原。,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指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才是可逆的。,24. 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意义: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过程总是向着状态几率增大的方向进行。,开氏表述指出热功转换过程的不可逆,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的不可逆。,1. (09级) 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而气体密度不同,则: (A)温度和压强都相等. (B)温度相等,压强一定不相等. (C)温度相等,压强可能相等. (D)温度和压强都不同., B ,2.

7、 如图所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用均匀的细管相连,管中有一水银滴作活塞,大容器装有氧气,小容器装有氢气. 当温度相同时,水银滴静止于细管中央,则此时这两种气体中 (A) 氧气的密度较大 (B) 氢气的密度较大 (C) 密度一样大 (D) 那种的密度较大是无法判断的.,解:, A ,4. 在密闭的容器中,若理想气体温度提高为原来的2倍,则:, A ,5.假定氧气的热力学温度提高一倍,氧分子全部离解为氧原子,则这些氧原子的平均速率是原来氧分子平均速率的 (A) 4倍 (B) 2倍 (C) 倍 (D) 倍, B ,6.有一恒温容器储某种理想气体,缓慢漏气,问: (1)气体的压强是否变化?为什么? (2

8、)容器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是否变化? 为什么?(3)气体的内能是否变化?为什么?,解:,恒温容器, T 不变。,7.已知 f(v) 为N个分子组成的系统的速率分布函数。(一)分别写出图中阴影面积对应的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0,f(v),vp V,f(v),0,vp,v1 v,(二)说明以下各式的物理意义:,(2),(4),(小于 的分子数),(单位体积中v - v+dv区间内分子数),区间内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3),(1) 求Ta、Tb、Tc。,8. 0.1mol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一准静态过程abc,ab、bc均为直线。,(2) 求气体在ab和bc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气体内能的变化

9、。,9.设以氮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进行卡诺循环,在绝热膨胀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求循环的效率。,解:,(2)已知T3和T4,求.,解:,不是。,11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 (A)是平衡过程,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不是平衡过程,但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不是平衡过程,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是平衡过程,但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13. 根据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设气体分子为刚性分子,分子自由度数为i,则当温度为T 时, (1) 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_

10、(2) 一摩尔氧气分子的转动动能总和为 _.,RT,12.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 pV 2 =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 将升高(B) 将降低(C) 不变 (D)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B ,14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 6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 (A) 12 J (B) 10 J (C) 6 J (D) 5 J,B,15 对于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作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A/ Q 等于 (A) 2/

11、3 (B) 1/2 (C) 2/5 (D) 2/7,D,16. 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 (A) 66.7 (B) 50 (C) 25 (D) 0, C ,17. 已知1 mol的某种理想气体(其分子可视为刚性分子),在等压过程中温度上升1 K,内能增加了20.78 J,则气体对外作功为_ ,气体吸收热量_ (普适气体常量R = 8.31 Jmol-1K-1 ),29.09 J,8.31 J,1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作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cba,其中acb为半圆弧,b-a为等压线,pc= 2pa .令气体进行a-b的等压过程时吸热Qab,

12、则在此循环过程中气体净吸热量 Q_Qab (填入:,或),19. 质量m = 6.2 10-17 g的微粒悬浮在27的液体中,观察到悬浮粒子的方均根速率为1.4cms-1. 假设粒子速率服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求阿伏伽德罗常数(普适气体常量R = 8.31 Jmol-1K-1 ),得: NA= 6.151023 mol-1,20. 体积为 210-3 m3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内能为6.75102 J (1) 试求气体的压强;(2) 设分子总数为 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玻尔兹曼常量 k = 1.3810-23 JK-1),21.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使

13、其体积由V1膨胀到2V1,分别经历以下三种过程:(1) 等压过程;(2) 等温过程;(3)绝热过程其中:_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_过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_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多(作业),等压,等压,等压,2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随体积V 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E-V 图的原点),则此直线表示的过程为: (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体过程 (D) 绝热过程, B ,23. 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指 _,它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_,从单一热源吸热,在循环中不断对外作功的热机,热力学第二定律,24. 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一切实际过程都向着_的方向进行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14、统计意义从宏观上说,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的过程都是_,不可逆的,状态几率增大,25. 设有下列过程: (1) 用活塞缓慢地压缩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设活塞与器壁无摩擦) (2) 用缓慢地旋转的叶片使绝热容器中的水温上升 (3) 一滴墨水在水杯中缓慢弥散开. (4) 一个不受空气阻力及其它摩擦力作用的单摆的摆动 其中是可逆过程的为: A. (1)、(2)、(4) B. (1)、(2)、(3). C. (1)、(3)、(4) D. (1)、(4), D ,26. 不规则地搅拌盛于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液体温度在升高,若将液体看作系统,则: (1) 外界传给系统的热量_零; (3) 系统的内能的增量_

15、零; (2) 外界对系统作的功_ 零。 (填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大于,大于,2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a态出发经过或过程到达b态,acb为等温线(如图),则 、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1、Q2是 (A) Q10,Q20 (B) Q10,Q20, A ,28. 一能量为1012 eV的宇宙射线粒子,发射到一氖管中,氖管内充有 0.1 mol的氖气,若宇宙射线粒子的能量全部被氖气分子所吸收,则氖气温度升高了 _ K(1 eV = 1.6010-19J,普适气体常量R = 8.31 J/(molK),1.2810-7,29下面给出理想气体的几种状态变化的关系,指出它们各表示什么过程 (1) p d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