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32563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小题2分,共70分)1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A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B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2西周时,周公死后,只有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及其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弟弟则要在他的率领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这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面命之守,举百里之县面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

2、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A以周王为其最高长官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C权力由贵族世袭垄断D是古代政治腐败产生的根源4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以下有关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文臣出任,受通判监督 B权力分割,削弱君主专制权力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D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6下表是唐代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名称 士族子弟 寒素子弟 小姓子弟 比例

3、71 16 13 A阻塞了社会阶层流动 B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7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界的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反映出当政者旨在A简化行政区划层级B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防范地方走向割据D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8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中国古代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专制加强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中央集权削弱9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A唐朝的尚书省 B元朝的中书省C明朝的内阁 D

4、清朝的军机处10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这一做法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居民的权力C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11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B 十二铜表法颁布 使外邦人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D 万民法的形成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12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罗马帝国全部自由民以

5、罗马公民权,从而消除了帝国北部居民的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卡拉卡拉皇帝此举A促进罗马帝国建立 B根除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C确保奴隶群体利益 D适应了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13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A终被资产阶级全面接受B对资产阶级立法产生深远影响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法典14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这个国家当时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总统制共和国 B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

6、君主立宪制C议会制共和国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15 2018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职一周年之际,因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之间未能就政府长期预算案达成妥协,联邦政府暂时停摆。材料旨在表明美国A维护人民主权原则 B两党之间的阶级对立C遵循了分权制衡原则 D保障了总统制共和制16 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但是1935年5月该法被裁决为违宪,有权做出此裁决的应是A总统B最高法院C国会D选民17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本主义直接民主政治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C法国总统和德国宰相都

7、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D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色彩182016年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年。11月29日,法国国民议会依据宪法通过决议,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在于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C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D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19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D十月革命的胜利20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

8、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C20 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21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下列措施反映其新时代特征的是A不敬祖先,只拜一真神 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C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D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2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免收内地税”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续约中亦作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B属

9、于主权国家间平等的经济往来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23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4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说明A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争议很大B史学研究深受时代影响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研究的方向D历史评价难以统一标准25张岂之在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以

10、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变化D使社会习俗发生根本性变化261919年之前,在中国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少。1919年之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B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2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11、,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B爱国商人发挥了主导作用C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作用 D一二九学生运动声势浩大28“当时透过各种新闻报道和传闻的流通,北洋政府统治区的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个党军的新形象”。此处的“党军”应指A八路军 B国民革命军C红军D解放军29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C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30“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

12、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31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B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D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32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33下表反映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开始时间 战斗次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1940年下半年 1800多次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34.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A贯彻“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团结C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