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31027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素材 岳麓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趣味探究1、 探究问题:有人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全球化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陷阱”。你认为是“馅饼”还是“陷阱”?2、 有人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就学会与狼共舞?如何与狼共舞?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过程 (1)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4)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2、体系正式形成,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但两极格局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阻碍了全球化进程。(6)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2、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原因:A 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B基本技术手段: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C有利的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D理论/体制条件: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E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3、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3、表现:A贸易领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B生产领域: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C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影响,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

4、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6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展望(1)存在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破坏性增大。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价值观。(2)展望: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无法改变,是社会经济

5、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2、原因:(1)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表现:(1)贸易领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2)生产领域: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6、,分工更加精细,跨国公司数量增加,规模巨大,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3)金融领域: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意义: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二、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3)进一步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与价值观的冲突。 2、展望:(1)经济全球化使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

7、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背景:A二战以来,世界贸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B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它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难以适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运作,总部设在日内瓦。宗旨: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特点:A其运行是基于规则

8、而非强权,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B其决策采取“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它的协议也是所有成员参加谈判、同意并由其国内立法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作用:A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繁荣。C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该席位被台湾当局长期非法占据;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

9、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影响:A、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补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

10、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域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各国都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

11、体化的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权力权。对策: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等。 第二部分:重难点解析及问题探究一、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含义:是指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表现:(1)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12、3)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将空前增强。(4)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二、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探究思考: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对待全球化呢? 我们的看法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不是反对,而是应积极面对。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

13、参与,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3、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以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我们的对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我们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经济全球化不会消灭竞争,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只有靠教育的培养。、在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要致力自主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只有在科学技术上达到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才不会永远落后于世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信用制度,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树立全民法制观念,与西方国家加强人权对话,参与国际立法,尽快与国际法律制度接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三、【归纳总结】近现代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错失四次机遇,现在奋起直追(1)第一次:近代前夜,错失了第一次工

15、业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统治。(2)第二次:清朝晚期,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内战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视;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4)第四次: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5)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奋起直追,全面融入。主要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政府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推动。引领中国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大决策: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C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