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庙村与圣泉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224740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庙村与圣泉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庙村与圣泉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庙村与圣泉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庙村与圣泉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庙村与圣泉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庙村与圣泉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庙村与圣泉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庙村与圣泉寺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自古就有“无村不立庙,无庙不成村”之说。小庙村便是中国一个典型的“庙村”。小庙村位于清水河县府城关镇中心,全村面积仅为二平方公里左右。明末清初,先人们来此请“风水先生”寻龙提脉,遵循古老的风水理论,“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之道,在圣泉四周预测风水,占卜吉凶。观其北玄武占水,望其南朱雀举火,东西两向树茂金硕,怀前福水润泽田陌。背阴而抱阳,背山而面水,“吉地也!”于是先人们深信不疑,开始择地而居。“吉地不可无水”。在这方寸之地上,从清朝乾隆年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以“圣泉寺”(也称水神庙)为中心,先后建有大小不同、规格不等、功能各异的庙宇

2、仙位八处之多,分别建于小庙村东西的山沟巷道等特殊地域位置,这些小型庙宇名称不同,施职各异。由以“圣泉寺”(水神庙)规模最大。“圣泉寺”,据 清水河厅志 载,“小庙子村距县府五里许,为西北首冲,其地枕山带河,茂树交荫最一佳处,有圣泉寺焉,清泉沸涌,池草活泼,夏不炎热,冬不结冻,派分左右,村民引灌田陌,询清河之胜境也,创自乾隆年间 ”又有典籍,碑文和匾额佐证,“圣泉寺”(水神庙)因“圣泉”而建庙,其庙宇的整体布局,殿堂设置,神像请放,神台规格等,均沿袭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之规则。其庙宇的形成及规模由小到大,逐代增建并维修完善。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仍然保存完好无损。据小庙村历代长者追忆讲述。昔日“圣泉寺

3、”的辉煌盛况蔚为壮观,闻名遐迩。山门,“圣泉寺”之门脸。当初“圣泉寺”设有大二山门,称“双重寺门”,在一般寺庙中不可多见,特别是二山门殿院分隔式设置更显圣洁讲究。“圣泉寺”庄重壮观的大山门两例侧的青石墩台上,蹲立着雌雄相配的两尊镇寺守门神狮,据传由山西艺人专门雕制,由河曲“海潮奄寺”开光请住“圣泉寺”,其造型雄宏别致,其技艺鲜活般细腻九五之尊的发式,威严注目的神态,岿然不动震守门关,是为“圣泉寺”之一景。在雄狮的背后,四根粗大墩实的朱漆门柱支撑着雄伟壮美的大山门门楼,起脊大山门顶上砌置着耀眼古朴的碧瓦青砖,整个山门呈排楼形体,飞檐大顶高三丈(10 米多)有余,檐下山门宽约七、八丈之多(22 米

4、左右),大门分正旁三门,正门居中一丈二尺,左右旁门各九尺,每扇单门均系一板定制无缝隙,全部采用一色朱漆,门之上下配饰两排圆型门钉,大门相依中部安配尺盘大小的兽头门饰(锁),大山门两根边柱雕有两条昂首喷水体长一丈的金黄鲤鱼。横梁屏风之上均有美妙绝伦的花草异兽雕刻和彩绘,这些精美彩绘和木雕据说都出自本土艺人。门楼檐下正中部位悬挂两块大匾,一为寺名“圣泉寺”,一为“清河胜境”蓝底金字大匾,笔迹苍劲有力,署名是清代一巡抚所题,其实名、时间因年久风蚀脱落不详。山门的顶部除耀眼古朴的青砖碧瓦外,两侧的脊角、檐下四角雕有十分精美的砖雕瑞兽,四角曲线挑头挂有佛家的吉祥物件,昂首大山门内楼顶更是一处宗教文化的长

5、廊,平视东西山墙仿佛进入一个彩绘夺目的世界,“唐三藏率徒取经”、“悟空八戒除妖解难”、“佛祖、观音普渡众生”、“弥勒大肚海纳百川”整个大山门内五彩缤纷文化肆放。既点缀出百年古刹的瑰丽,又彰显出昔日“圣泉寺”这方佛门净地的神奇内涵。进入大山门,首先被三棵古杨所震撼,整个寺院仿佛笼罩在遮天避日的另类世界里,一种森然神秘的感觉犹然而生,当地人称“神树”,经数百年圣泉水的孕育,树围约一丈五尺(约五米左右),树高约十五六丈(50 米左右),其中二棵恰好十分对称,根植于“养鱼池东西两侧,另一棵矗立于大山门内东侧,三棵古树“天伞”般的树冠上长年巢居着喜鹃、乌鸦等众多大小鸟类,整个寺院上空莺歌鸟语声声不绝,又

6、与晨钟暮鼓交响晖映,特别是盛夏的晨昏之际更能感受一种天人合一的仙境体验。古杨树下,清澈见底,涌流不息的神泉圣水更是引人注目,佛家和先人们智慧般地将这生命之源的神水,汇集于一个直径五、六丈(15米左右),深约五、六尺(2 米左右)的圆型蓄水池中,名曰“养鱼池”。其水源由“石锅”(如锅状圆型条石砌就的小型蓄水池)下面铺设“子母”石槽送进镂空的石狮喉中,而后经狮嘴输入池中。“养鱼池”内泉水清清,绿草茵茵,无数的小虾、小鱼欢乐自在,嬉戏漫游。无论春秋,不分冬夏,池中的生灵一如既往,因为圣泉之水随人意,随神意。盛夏之际清凉快意浸心脾,隆冬之时温暖舒畅如捧浆。昔日的圣泉寺”,有多少信女善男,有多少虔诚香客

7、,有多少童叟相伴必然驻足观赏这池中之趣和美景之乐,必然躬身接圣水品味这神浆之美,绵甜爽口,冬暖夏凉,神也!奇也!名符其实的“清郡第一泉”。“养鱼池”后是修筑考究十分圣洁圆形石砌蓄水池,名曰“石锅”。石锅的左前方筑有数间窑洞为寝室,专供外来僧人,戏班艺人和庙会会手等住公务之用,在“石锅”的正上方立有一通青石碑,上书“清郡第一泉”由清代人题书。“石锅”后便是“圣泉寺”的二山门,较大山门小,但门盈柱檩,砖雕木雕一样俱全,彩绘朱漆熠熠生辉拾级而上。进入二山门,便是正殿禅院,东西两侧建有东西禅房,专供住寺僧人研经和休寝之用,禅房造型均为青瓦起脊,门窗为木质小眼裱糊麻纸,通色为朱红色。在东禅房的左上方建有

8、钟楼一座,供僧人诵经、法事、催课、报时之用。院内东西种有四棵相向对称的果树,果树下方分别置入东西两方石桌和石凳,石桌上常备饮水瓷碗若干,专供香客、僧侣或路人饮水之用,因为佛家视“圣泉”如视神,泉水不容站污,同时拒绝妇道之人近前取水,特别是身孕之妇更拒于大山门之外。东禅房入室台阶前树一通红石碑,上书“流芳百古”篆体四字,碑文为“圣泉寺”重修碑记,一记载同治年间“圣泉寺”重修助资人氏姓名等,主要记载有圣泉东的杨氏、赵氏族人,圣泉西的陈氏、倪氏、刘氏之族人。“圣泉寺”的主殿,即正殿是“圣泉寺”的核心部分,大殿高筑临阶而上,阶下一方长约六尺,高约三尺有余的砂石香炉置于大殿阶下正中,绿树成荫素然庄重。起

9、脊大殿十分壮观,大脊两头的砖雕兽首精美绝伦活灵活现,整齐排砌的扣瓦古朴静雅,前檐配置的槽瓦滴水头部的花草雕刻栩栩如生,大殿前脸全部为木质雕花的满面门窗,门窗棂上都用白色麻纸糊就,紧靠大殿北墙内建置“神台”,朱漆神台之上覆盖黄色锦绸,水神塑像高大端庄,威严注目稳坐神台正中,左右两尊辅神怀抱法器,神态森然,神台之下置两尊水神高约六尺。左为“巡河夜叉”,右为“水下判官”, “巡河夜叉”双手紧握铁叉面目狰狞凶恶,“水下判官”手捧案卷威严肃目。在主神台前摆置着朱红长条供桌,供桌之上除安放长明不息的蜡烛和佛灯外,还有各种水果,面食供品和大量供香,供桌左侧还设有专门的“卜鱼台”,执事和尚二目紧闭敲鱼诵经。仰

10、视殿顶,天花板上,粱凛隔板皆是雕梁画栋,彩绘满堂,一部 封神榜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玉虚门十二弟子俱控黄河阵中,燃灯,姜尚禅请元始天尊,“武王鹿台散材”,子牙封神有序品味先人笔下之神。再看穿廊之内, 三国演义 呈现眼前,人物画像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编排有章,“桃源三结义”, “赵云救阿斗”, “关云长单刀赴会”等,又彰显出画家在佛门中的笔韵“情义”。一座大殿既展现了雄宏壮观的建筑和精美绝伦的艺术,又赋于后人掘之不尽的文化内涵。“圣泉寺”的历代住寺主持均由山西河曲的“海潮奄寺”受戒而来,从乾隆年间建寺起授以八代主持法号,其辈份法号顺序是“然、灯、照、了、洞、无、方、尺。据可查记载和民间所知,“洞

11、”字辈和“无”字辈住寺较长,到“方”, “尺”字辈己经解放不复存在。其中“洞月”、“洞开”、“无迁”、“无爱(艾)”、“无蔑”等住寺较长。圣泉之水源出自正殿地面之下约四、五丈深处的数个泉眼汇聚后通过先人们铺设的石槽先流向石锅,而后又通过“石锅”下铺设石槽和镂空石狮口中注入“养鱼池”又流出大山门外后分东西两系浇灌小庙村数百亩滩地。因此,小庙村昔日的大葱、大蒜远近闻名是因圣泉之水所育,就连北京天桥清未民初的说书人一壶龙井,一把扇,就“圣泉寺”的传奇,圣泉水的神奇,没零没整说了三天半,书馆听客站立喝彩不愿散,说书先生只好抱拳鞠躬曰“要知奇中奇,明日早早来”。圣泉流出大山门,对面就是唱戏台,该戏台与山门大殿同时建于乾隆年,坐南面北,台基高三尺,全部采用红色条石砌就,结构形式为“脊岭”半圆漫坡式。戏台台头立有四根丈二朱漆明柱,柱下分别置有圆形垫石,戏台东西长约二丈四、五(8 米左右),南北跨二丈一尺(7 米左右),东南西三面为全封闭式青砖墙,北台口为全开放型,前檐梁柱及夹板均绘有花草、云龙等祥瑞之物,明柱间卧式横梁上刻有三尺长短“鲜活”神鲤二尾,其雕琢技艺精细传神。戏台台面由方型青砖铺就,缝如线,面如镜。前台幕后,文武鼓乐一应俱全。戏台与寺庙相应配套,主要用于庙会唱戏、法事集会、祈雨设台等。解放以后法事、庙会取消,五、六十年代偶尔集体组织唱几场现代小戏,后逐渐成为附近村民的柴草杂物存放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