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22378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重点、难点。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量词中占据要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最先接触的是量词“个”,并在交际中大面积使用。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以量词“个”为例,对其进行偏误分析,以偏误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正确理解量词“个”,在交际中能自如地应用,同时促进量词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偏误分析;应对措施 “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什么量词”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首先,量词数量多,名词更多,两者组成的数量短

2、语更是多之又多;其次并有没有一套具体的、完整的、准确无误的规则总结量词的使用规则;最后,个体差异的原因。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量词“个”十分万能,在汉语的交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找到“捷径”后,无论什么名词都使用量词“个”。所以本文以量词“个”为例,对其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个”的本位描写 对量词“个”进行偏误分析前,应了解“个”的本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道:“个,竹枚也。从竹固声。”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w或作个。半竹也。各本?o。”,我们可以看出“个”与“竹”有关,“竹曰个。木曰枚。”竹易分

3、开,“竹”字分开便是两个“个”,单个竹就是“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与“竹”的关系逐渐疏远,后表示事物的数量。 “个”是个体量词,多用在没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前,但有的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也可以使用,主要依据语体色彩、语言坏境,多用于口、通俗色彩浓的语境中。量词“个”与数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即“数词+个”,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也可以和指示代词组合,构成“这、那、哪+个”,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一)量词“个”的偏误现象及类型 1.“个”的误用 量词“个”的泛化现象使得许多留学生误用量词“个”,或者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过太多量词,有些名词不知用哪个

4、量词修饰,或是有些外国学生对量词的用法不能完全掌握,造成一些有专有量词的名词也用“个”来称量,从而形成偏误。如: 一个(本)书 十个(张)纸 那个(只)猫是谁的。 妈妈喝了一个(口、瓶、杯、碗 )水。 2.“个”的误加偏误 “数词+个”、“这、那、哪+个”这两个结构并非一成不变,有时量词“个”可以不加,但很多留学生并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认为所有情况都必须要加“个”,形成“个”的误加偏误,如: 有了这么多种类型的人,我们才叫做(个)社会。 到现在这三(个)和尚也自己的事自己干,愉快地过日子。 以上例句来自中介语语料库。 三(个)周 我看了好几(个)家鞋店的鞋。 3.“个”的遗漏偏误 “数词+个”

5、结构最为常用,其中“序数词+个”结构容易出现遗漏偏误,如在表示时间段时,遗漏量词,易使表示时间段的数量短语变为表示时间的含义,如: 我在哈尔滨住了三(个)月。 在指示代词“这、那、哪+个”结构作定语时,也易发生遗漏现象,如: 我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虽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可是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在里头就是学生和老师。 以上例句来自中介语语料库。 4.色彩义的误用 词的色彩义是表达作者、说话人的情感或语境的状态,留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色彩义,所以在使用上容易产生错误。现以“太阳”为例,使用不同的量词修饰,表达效果也不同: 一个太阳/一轮红日/一颗红日/一抹夕阳 不同

6、的量词描绘同一事物,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塑造了各式形象。不同的情感也可以通过量词表达,如:一个老师/一位老师,变化使用量词后,更有尊敬、庄重的意味。 5.歧义造成的偏误 量词“个”搭配名词的范围广泛,所以极易产生歧义,如短语“一个朋友的灯笼”,我们不联系语境无法确定表量的是朋友还是灯笼,所以这个短语可以是一个朋友的/灯笼,也可以是一个/朋友的灯笼。如果我们把短语中的量词换为“只”,一只朋友的灯笼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短语的中心是灯笼,量词“只”是灯笼的表量。这种歧义容易出现在口语里。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1.量词“个”泛化现象 量词的语法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减弱,量词“个”语义模糊,使用范围

7、广泛。各种教材、工具书都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规则总结用法,当然也很难有这样的规则。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个”的泛化问题,直至今日仍有这样的看法,不可否认量词“个”泛化现象十分常见。同时,许多教师在初级阶段鼓励学生用“个”来修饰所有名词,必须承认这样教学效果明显,但不利于日后的教学。 2.母语的负迁移 有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偏误来自母语的负迁移。量词是汉藏语系独具特色的特点之一,留学生在初级阶段,汉语知识不扎实,只能借助母语的语法规则辅助学习汉语,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干扰极大。尽管日语、韩语中有量词,但日语、韩语中的量词不如汉语中的量词词类独立、用法多样、使用方法广泛,这

8、种借用母语进行学习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 3.目的语的负迁移 学习者用类推的方法用已学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教师讲解量词“个”后有意无意地向学生渗透“个”的泛化现象,学生也会认为“个”是个万能量词,便找到了使用量词的捷径,可以修饰所有名词,所以他们用这“规律”不考虑语境,部分情况肆意使用,从而形成偏误。 4.交际策略的影响 很多汉语初学者很难判断到底应该用哪个量词修饰名词,所以不少外国学生采取了回避策略,即不使用量词,有的留学生也会采取简化策略,用“个”来修饰所有名词,这十分影响留学生对外语的学习。 5.学习者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不少外国学生并没有学习很多量词,没有学习

9、其他量词的使用规则,又因为教材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规则总结“个”的使用,所以他们用“个”来修饰,造成偏误。 三、应对措施 (一)关于“教”的方面 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保证教学大纲和学习者相适应。对量词的讲解,不能遇词讲词,而应有联系的地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量词的“网”。对于“个”的讲解还应针对其本源、适用范围和搭配规则,不应让学生死记硬背,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不仅将学生母语中的量词与汉语中的量词进行对比,还要和其他汉语量词进行对比,避免偏误。练习时也要注重对比,保证趣味性,提高复现率。 (二)关于“学”的方面 留学生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量词的知识储备量不足的问题,准确掌握老师讲授量

10、词的各方面知识,所以留学生们必须要巩固基础,牢记语言点,活学活用,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避免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当然也不能面对量词问题回避,不敢使用量词,更不能所有情况都用“个”来代替。 四、结语 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交际中常被使用。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因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交际策略以及自身知识储备量等问题造成量词“个”的偏误现象,这些偏误一般为“个”的误用、误加、遗漏、色彩义的误用或是歧义造成的。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深入教材,讲解得当,并与实际交际相结合,还要关注学生个体。通过对量词“个”的偏误分析,要举一反三,对其他量词的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修订版)M.民族出版社,2001. 3戴婉莹.量词“个化”新议J.汉语学习,1984(1):37-4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