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240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鹿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5月月考试卷高二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选项。)1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2据史载,明清时期,建宗祠、修宗谱、定族规的风气极为兴盛,几乎没有不立祠堂的宗族。安徽歙县棠樾鲍氏是明清著名的商人世家,资财雄厚,其宗祠建于棠樾村口,祠前石路上至今耸立着七座由明清两代帝王御赐匾额的石牌坊,足见当年之壮观。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重要的活动,族中16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出席祭礼,族人违犯族规

2、家法,要在祠堂以祖先的名义执行处罚。这说明()A宗祠兴盛与当地经商风气直接相关B宗族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明显不利C传统礼教因宗族势力发展而焕发生机D中国古代具有家国一体的文化特质3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即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变化发生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4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 朝代西周秦元制度郡县制行省制特点以血缘为纽带中央节制地方表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分封制贵族政治B宗法制贵族政治C宗法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分封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5“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3、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D分割宰相的权力7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

4、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A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B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C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8元史百官志记载:“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外后名军机处。”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A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B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C后者皆为

5、中央常设行政机构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9汜胜之书写道:“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写道:“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A精耕细作的特点B重视因地制宜C发展因时而变D生产力水平低下10某学者说:“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导致“小农成为最重要变量”的主要因素是()A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自然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C小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D

6、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1在偏远的农村至今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 “吁、吁”(站住), “喔、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A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B农民训练牲畜的技能C耕牛是人们的好朋友 D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12“生产的变更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尤其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上开始的。”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依据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东汉水排B曹魏翻车C唐代筒车D风力水车13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

7、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B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C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14宋元话本中人物形象所涵盖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很大变化,包括了各种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媒婆、盗贼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市民形象。不再仅仅是那些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C社会教育的普及D文学平民化的发展趋向15明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

8、中国”之说。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C倭寇之患平息,政府放松海禁D整体经济仍领先世界16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17清政府曾有规定:凡中国出洋商船,每艘只准装载作炊具之用的铁锅一口,每人只准携带作劈柴之用的铁斧一把,每人每天只准携带口粮一升、余粮一升

9、。此外,茶叶每年限量出口50万担,大黄每年限量一千担等。对上述规定的认识,错误的是()A它禁绝了海外经商活动B它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C它维护了官方垄断贸易D它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外贸领域的体现18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BCD19墨子里有这样一段话,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与你不同,我不能兼爱。我爱邹国人胜过越国人,爱鲁国人胜过邹国人,爱我家乡的人胜过鲁国人,爱我家族的人胜过家乡人,爱我的双亲胜过家族人,爱我自己胜过爱我双亲。”据此判断,巫马子属于()A道家B儒家C

10、法家D墨家20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21“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

11、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22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宗法观念与少数民族政权不协调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23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君子、小人之辨。材料表明()A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