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183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24每小題2分)1.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C.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候,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

2、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B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解答本题可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入手。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后期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3、,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D项错误。【点睛】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是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无法加强中央集权。3.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央和地方机关皆“承受

4、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唐朝前期,尚书省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故A选项正确;起草诏令是中书省的职权,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选项;尚书省管辖全国行政,有利于加强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书省、门下省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4.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表信息可知

5、,南宋宰相官员家庭出身的不断减少,出身平民的大量增加。这体现出两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数据表明世家大族影响减弱,故A项错误;平民阶层能当上宰相,这说明科举制度功能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和宰相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

6、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

7、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6.如下表所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只有河朔型藩镇可以任免官员、拥

8、兵自立,其它类型藩镇的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免,受到中央的节制,且赋税必须上供,这些都是维护唐朝中央权威和统治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它类型的藩镇,赋税有都不同程度的上缴,因此不能说明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各藩镇间互相攻伐的状况,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点睛:藩镇割据的重要影响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考查角度新颖,是反其道而行之,重点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

9、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

10、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8.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11、.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小麦价格暴涨”可知,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故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时间上不符合,故项错误。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北民为江南带来了生产技术、劳动力等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大大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且发展了稻麦兼种技术,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项正确。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因此它不可能于南宋初年“开始”从“北方”传入。故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排除ACD,选B。9.西汉

12、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

13、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10.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

14、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以前铁器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B选项正确;图中反映的是铁器发现地的分布情况,无法推断出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无法说明冶铁技术的普及,故排除C选项;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原与今新疆地区的联系,故排除D选项。11.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 加剧了土地兼并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 刺激了人口南迁【答案】C【

15、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C项正确;人口南迁推动了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倒置了,D项错误。12.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