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173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部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 精耕细作B. 男耕女织C. 刀耕火种D. 土地国有【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说明对土地要勤耕勤除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男耕

2、女织,故B项错误;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特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C项错误;土地国有是土地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2.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这一规定A. 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C. 促进了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D. 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答案】A【解析】“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说明明政府规定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必须种植用于纺织的经济作物,这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这些经济作物是为了服务于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地域性商人

3、群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明朝的货币体系,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这是政府鼓励家庭纺织业的发展,即固化自然经济。3.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稷之孙曰叔

4、均,始作牛耕”意在强调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这也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记述的正误不一定需要考古发现佐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石犁而非铁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封建王权的强化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 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A【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奴隶社会时期的井田制,全国的土地都归天子所有。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以法律形式

5、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故答案为A。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做法A. 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 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C. 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D. 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可得出是划分士农工商的居住,与其社会地位无关,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

6、以功”可得出众多工匠一起工作推动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社会阶层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材料中仅是描述了四种身份人的居住以及工匠由于居住在一起而提高技术,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6.手工业,曾经是古代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诸多领域之一下列现象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用麻做纺织原料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用丝做纺织原料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是唐朝时期的,是汉代的,是宋代的

7、,故本题选C项,A、B、D三项排序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纺织业7.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D. 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答案】D【解析】在“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故D正确;西周时期,私营工商业还没有出现,A错误;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准确解读材料是解题关键。材料说明:在“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家族职业世袭。8.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

8、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指施A. 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 体现了政府的专卖政策C. 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出将一部分产品像商人一样投入市场获利,与商人争夺市场利润,体现了对商业的限制,反映出政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政府对物资的控制,并没有涉及到解除封国的权利,所以不能解决封国对中央的威胁。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将一些物品转运其他地区获利,并没有说对哪一些物品进行掌控,没有体现专卖

9、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将收上来的产品进行分配,没有涉及到增加农民的税收,也不会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C项。9.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成就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邢窑白瓷”能判断出这是唐朝。从“青花釉”可判断这是青花瓷,故而不早于元朝。而粉彩瓷出现于清朝。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

10、后历朝流行不衰。根据以上可断定,D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的发展10.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是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主导地位,错误,排除。ABD三项不符合要求,排除。11.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A.

11、坊市界限被打破B. 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C. 对外贸易的繁荣D. 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广州的外国商人较多、资产情况,表明宋朝对外贸易繁荣,故C正确;材料与“坊市界限被打破”无关,排除A;地域性商人群体指商帮,外国商人与商帮无关,排除B;D项中“开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12.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

12、地租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就是自由雇佣关系的出现,题干中“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体现了雇佣关系。13.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B. 资本主

13、义生产关系出现C. 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D. 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答案】B【解析】“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体现了机户和机工的雇佣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故A项错误;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是雇佣关系出现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故D项错误。14.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A. 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B. 政治活动场所C.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D. 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答案】C【解析】【详解】会馆

14、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故答案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会馆现象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几乎与商帮现象同时出现,主要为长途商业活动服务,故AB项错误,排除;交子在北宋出现,D错误,排除。15.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沿海地区稳定B. 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C. 政府独占对外贸易D. 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答案】A【解析】材料中明太祖颁布诏令,下令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私自与外商互市,这种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海上敌对势力及倭寇的骚扰,维护沿海地区的稳定,

15、故选A;明初海禁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一律在官府主持下进行,并非禁止外商来华贸易,故B错误;C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欧洲殖民者侵略的问题出现于明朝晚期,故D错误。16.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解析】【详解】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是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与工业文明无关,故A错误;明清时期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领先是农耕文明的贡献,与工业文明无关,B错误;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工业文明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反映商品经济发展,与工业文明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17.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