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1670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藁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38题,每题1分;39-48题,每题2分,共计58分)1.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行省制A. B. C. D. 【答案】A【解析】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在此之前的中国西周实行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分封制度。故选A。2.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

2、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 中央集权制完善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 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 议会制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廷议在秦汉时期还拥有一定的决定权,这说明绝对皇权并未形成,皇权还受到廷议一定的制约,AC都与秦朝是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相矛盾;D与中国古代没有议会制史实不符。故答案是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皇权受到一定制约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A. 编户制度B. 三省六部制C. 中央集权制

3、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古代商周中央政府并不能向农民直接征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故选C。A项是对户籍进行核查进而征税的制度;B项是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D项是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

4、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答案】B【解析】由于秦始皇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只要走进历史躲不掉也避不开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县制并非开始于嬴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是周武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说了某一方面,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出现在A. 西汉初期B. 西汉武帝以后C. 北宋初期D. 明朝初期【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每逢国家大事,皇帝需要亲自去其宰相府邸,丞相奏呈

5、,皇帝没有不听许的,这实质反映了丞相位高权重的特征,这符合西汉初期时期的君相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汉武帝之后实行“中外朝”制度,丞相成为外朝的机构,权力大大削弱,B错误;北宋初年,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不符合“丞相所请,靡有不听”的材料主旨,C错误;明朝初年丞相被废除,D错误。6.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B.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分立”可知,参与军机的大臣原本属于丞相管理,后来才与丞相(文官之首)分开

6、并立,此特征符合宋代为分割相权而设立的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故选B;A项错误,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本来就是丞相并立的,而不是分离出来的;C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的职责不同;D项不符合题意,清代没有丞相。7.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A. 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D. 行政效率的提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表明

7、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地位不及锦衣卫,说明司法审判权力的下降,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有区别,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锦衣卫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B. 隋、唐C. 宋、元D. 明、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8、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点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其命题角度主要有:(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前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高考命题一般采用综合的形式,联系各个朝代,要求学生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2)从综合的角度看,高考命题将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与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联系起来,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要求学生认识明清时期

9、中国衰落的原因。9.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B. 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 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D. 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提到,英国人到中国要想长久贸易,应该遵守清朝的法律,请勿携带走私鸦片到中国,因此看见他对正当的中英贸易是支持的。故选C。清朝日趋衰落,长期闭关锁国,ABD项明显不符合事实。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

10、家主权的斗争鸦片战争林则徐10. 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 1851年B. 1895年C. 1898年D. 1906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这些关键信息: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瓜分中国等,割台湾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排除A。联系史实,开埠胶州,瓜分中国是到了19世纪末,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所以答案为C。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

11、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密切联系所学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会知识迁移。11.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A.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 促使中国认清了所处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反映了甲午战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认清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认清中国的国

12、际地位,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2.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说:“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据此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开辟敌后抗日战场B.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 西安事变D. 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时间信息“1935年12月”“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可知,此时正处于日本侵入华北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中共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国共合作抗日,B正确;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是洛川会议的决议

13、,A错误;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时间不符合,C错误;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错误。13.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全民族抗战开始B. 敌后战场开辟C. 重庆谈判的开展D. 达成政协协议【答案】A【解析】【详解】“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可知国共两党准备进行合作抗日,应该是全民族抗战开始阶段,A正确;敌后战场开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B错误;重庆谈判的开展以及达成政协协议属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14、不符合题干时间,C和D项错误。14.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C.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D.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表明太平天国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成熟的外交方针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C项错误。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15、与题干中“(但)害人之物为禁”不符,故B项错误。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 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 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主要表明民国时期革命并未带来和平与秩序,而是失序与混乱。这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旧制度,但建立预期的和平与秩序的新制度更难。故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16.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A.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答案】B【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