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1296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C.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候,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抑制王侯势

2、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B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解答本题可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入手。2.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A.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B. 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C. 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

3、史事实D. 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海昏侯墓发掘的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汉书属于文献史料,是二手史料,墓葬的挖掘论证了汉书记载史实的不足性,故D项正确;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价值没有可比性,故A项错误;文献史料也能还原历史的事实,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两种史料的相互印证性,不是说明所有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故C项错误。3.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反映了A. 秦汉爵号等级的开放性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

4、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 社会制度转型对阶层流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军功爵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平民得以成为军功地主。这说明社会制度的转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D项正确;秦汉爵号等级的开放性体现不出材料中的变化,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秦汉时期仍然有世袭制,比如皇位的继承,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变化”,即军功爵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4.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

5、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A项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5.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

6、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C.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以看出内阁的职权并没有加强,排除A项。军机大臣从来没有宰相权力,排除B项。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可以看出皇帝使用军机处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故选D项。【点睛】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解答本题可结合经济处的职权特征来分析即可。6.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

7、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 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C.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D.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材料未能反映出世家大族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B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C说法不正确;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

8、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D符合题意。7.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A.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B. 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D. 宰相权力的大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宋代,地方无权,虽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是导致了积贫积弱,这是它最大的缺点。A项,汉唐地方均为郡(州)县两级制;B项,人才选拔权至隋朝科举制已收归中央,唐宋无法比较。D项,宰相为中央官员,与地方无关。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

9、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制度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C.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风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元代行省制度下地方拥有适度权力,故A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受中央节制,不可能权力集中专断,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点

10、睛】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9.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

11、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10.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

12、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11.周代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

13、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后经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两大战事,没落贵族已难幸存。汉武帝正式确立察举之法策试以尽其才,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由此可见,察举制A. 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B. 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C. 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D. 赋予中正官极大的权力【答案】A【解析】“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等字眼足以证明察举制是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察举制不能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选项B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不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汉代还有征辟等其他的选官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正官和九品中正制有关而和察举制无关联,

14、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体现的是士人政治的新局面。12.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逐步放弃了“父兄故臣”的做法,通过“好用远人”、“弃亲用羁”而产生了一批“新臣。这反映出A. 统治秩序出现了严重混乱B. 新兴地主控制了封国政权C. 诸侯国内部争权斗争激烈D. 血缘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答案】D【解析】据材料“放弃了父兄故臣”、“好用远人”、“弃亲用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父兄故臣代表血缘宗法关系,这说明当时血缘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统治秩序出现了严重混乱,故A选项错误;“新臣”不一定是指新兴地主

15、,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诸侯国内部争权斗争激烈,故C选项错误。故选D。13.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把宗族关系同政治等级联系起来,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不是分封制,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夏商周时期,中央政治权利尚未形成高度集中,D错误。14.“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 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