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1741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古代,把“国”与“家”密切结合起的制度是( )A. 王位继承制 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宗法制2、“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A遵循血缘政治传统 B带有鲜明等级色彩C强化了皇权的专制 D顺应了

2、儒学的发展3、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4、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心腹鄂尔泰。这体现出军机处()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盾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D.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5、曾认为人治是“第一等好”社会调整手段的柏拉图到了晚年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由此可知()A法律

3、应该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C政治运行应遵循轮番而治精神 D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6、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 )A. 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7、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英、德、美、法 B. 英、德、法、美C. 英、美、法、

4、德 D. 美、英、法、德8、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该观点()A主张中央集权体制 B体现主权在民原则C强调法律至上思想 D凸显议会至上理念9、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10、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

5、“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1、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科学技术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12、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1

6、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1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7、”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6、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17、1947年12月底,毛泽东在陕北召集的会议上做出这样的判

8、断:“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这说明()A人民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B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C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已经被粉碎 D解放军将发动战略决战挺进中原18、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A.使东北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19、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

9、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 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20、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一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A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B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21、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这一论述()A否定了资产阶级历史作用 B批判了资

10、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C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D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22、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23、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A新时期法制

11、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2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D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25、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

12、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26、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 关系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际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角逐 D政治领袖的智慧27、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这表明( )A.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B.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C.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D.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2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A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