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营养物质-学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206750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营养物质-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本营养物质-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本营养物质-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本营养物质-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本营养物质-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营养物质-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营养物质-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学案

2、一、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为 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物质分类元素组成代表物(相互关系)代表物分子结构式糖类油脂蛋白质三、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鉴别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葡萄糖+新制Cu(OH)2葡萄糖+银氨溶液淀粉+碘蛋白质+浓HNO3四、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现象: 解释: 原理:说明: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写出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水

3、解的化学方程式。油脂的水解反应a 油脂+水 b 油脂+氢氧化钠 皂化反应: 说明: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酶作催化剂,酶也是一种蛋白质)。 甘氨酸 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五、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糖类(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葡萄糖和果糖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淀粉纤维素2.油脂(1)油脂的存在:

4、油脂中的碳链含 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油脂肪(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1)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2)蛋白质的存在(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4)酶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

5、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聚合物;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例题讲评【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水解。A错误。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则推知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不正确。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质都是

6、高分子。C不正确。D选项正确。答案:D【例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A.甲酸乙酯(HCOOC2H5)B.硬脂酸甘油酯C.葡萄糖(C6H12O6)D.淀粉(C6H10O5)n解析:逐项分析。A可选:HCOOC2H5+H2OHCOOH+C2H5OH46 46B不可选: 3284 92C不可选,因为葡萄糖不水解。D不可选,因为淀粉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答案:A【例3】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1)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答。(2)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

7、溴水褪色。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弱氧化剂都能将葡萄糖氧化,溴水和KMnO4(H+aq)都是强氧化剂,自然也能将葡萄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离子(MnOMn2+,Br2Br)。溴水将CHO氧化为COOH,多出1个O原子,这个O原子应该是由1个H2O分子提供的,1个H2O分子提供一个O原子必游离出2个H+,所以H2O是一种反应物,HBr是一种生成物。答案:(1)能(2)能补充习题:1.下列食用物质中,热值最高的是 ( )A.酒精B.葡萄糖C.油脂D.蛋白质解析:油脂是摄食物质中热值最高的物质。“喝酒暖身”是由于酒精能加快血液循环的缘故,与其热值关系不大。答案:C2.下列

8、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蛋黄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鸡蛋生食营养价值更高C.鸡蛋白遇碘变蓝色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解析: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鸡蛋生食,难以消化,营养损失严重,且生鸡蛋中含有多种细菌、病毒等,B错;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不是蛋白质的性质,C错。答案:D3.尿素() 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素是一种氮肥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C.长期使用尿素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D.尿素的含氮量为23.3%解析:尿素施入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NH4)2CO3,(NH4)2CO3对土壤无破坏作

9、用。A、B、C都正确。CO(NH2)2的含N量为:w(N)=100%=100%=46.7%。D错误。答案:D4.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解析:葡萄糖的检验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而完成。答案:C5.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用CnH2n+1COOH表示。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生长发育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密切相关。深

10、海鱼油中提取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高级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有六个碳碳双键,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分子式应是( )A.C26H41COOHB.C25H39COOHC.C26H47COOHD.C25H45COOH解析:由“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中的“二十六碳”可推其分子中应含有26个C原子,排除A、C它们的分子中都有27个C原子。C25H39COOH的烃基(C25H39)的不饱和度为:=6C25H45COOH的烃基(C25H45)的不饱和度为:=3C25H39COOH分子中有6个烯键,即6个碳碳双键,B对,D错。答案:B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11、:(1)甲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尚未水解。(2)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尚未水解。(3)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结论:淀粉水解完全。上述3个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上述3个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案: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当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后,加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之结论。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是因为溶液pH7,故该溶液中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12、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二 乙 酸一、 物理性质二、1.色、态、味: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熔点:16.6当温度低于16.6 时会结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沸点:117.9 (易挥发)3.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二、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羧基三、 化学性质1、酸性:CH3COOH CH3COO+H+酸性: CH3COOHH2CO3思考:怎样通过实验验证乙酸有酸性,而且是弱酸性?有几种方法可以证明?需要些什么药品?怎么操作?实验设计: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药品:镁粉、NaOH溶液、Na2CO3粉未、Na2SO3粉未、乙酸溶液、酚酞、石蕊、CuSO4 溶液。可行方案有: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方案二:往镁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