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0304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5.4)(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出题人:)一、现代文阅读(1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

2、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 “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

3、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

4、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文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

5、观念和实践。1下列关于“书写意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的“书写意识”并不是从文字的萌芽阶段一开始就产生的,而是在隶书出现之后由原来的“图绘意识”逐渐转变而来。B汉字“书写意识”产生之后,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点、线、面的变化和体验节奏动感之美,这是一种新的审美习惯。C汉字的“书写意识”最主要的内容仍是关注汉字的构形之美,只不过是由“线条”走向“笔划”,更多的是具有了抽象的意义。D汉字的“书写意识”是以汉字的抽象化为前提的,笔划、笔顺带来了人们对笔法、笔势的追求,进而形成了书法艺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早期汉字的构形大部分能与单字所指的事物形态

6、相联系,文字的审美标准是由图绘意识形成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都有这个特点。B当汉字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就可以超越汉字承担的交际功能,拥有了抒情、审美功能,为书法艺术的形成打下基础。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人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书写实践,各种动、静风格的字体都已经出现。D书写是文人日常的行为,他们把每个字、每一笔的书写都看成是对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同时也能忠实地记录自己隐秘的心理活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书在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开始了今文字时期,是对篆书的简化,而篆书书写更加自由。B竹、木、帛作为书契材料,限制了文字书写的自由。纸的大

7、量应用,为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提供了可能。C.因为纸的运用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书写时可以“纵横驰骋”,所以晋人行草书札才能够传世。D在书写中领略生命的律动,就是在用书法抒发思想情感,是在追求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这就是真正的书法艺术的内涵所在。(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襄,字师卿,吴郡吴人也。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岫表荐襄,起家擢拜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

8、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为都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

9、。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襄弱冠遭家祸,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十八,有删节) 注毁顿:哀痛伤身。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 货:出售。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D母忧去职 忧;指(父母的)丧事。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

10、功”的一组是( ) A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启武帝引与游处 唯襄郡枉直无滥 D释服犹若居忧 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B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赐给她美食衣服。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人受害;陆襄则秉公执法,明察曲直善恶,赢得了百姓的赞扬。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

11、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_(2)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_(二)古代诗歌阅读(2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直等交游唱和。8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6分)_9结合词的下阕分

12、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分)_10仿照下面的句子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再写三个句子。(12分) 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远航,那么家便是一个灯塔,让我们在远航中有了方向。_(三)名篇名句默写(40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山重叠金明灭,_。_,弄妆梳洗迟。(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_, _。(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 _。(4)_,_。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5)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_,_。和诚中学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八次语文周测答案1. C 2.D 3.C 4.C 5.D 6.B 【解析】1. C 原文是“重要成分”而非“最主要的内容”。2. D应该特指“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3. C纸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