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9984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解决宇航员太空排尿问题,旅居M国的华人发明了加入高分子吸收体的纸尿片。现代纸尿片企业由此诞生。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一次性纸尿片需求的增加,国外纸尿片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建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现代纸尿片企业诞生于M国,主要是冈为该国A. 市场广阔B. 政策支持C. 交通便利D. 科技发达2. 影响国外纸尿片企业来我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为A. 劳动力B. 市场C. 投资环境D. 国家政策3.

2、 导致我国成人纸尿片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习惯改变国家生育政策调整A. B. C. D. 【答案】1. D 2. B 3.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题详解】纸尿片最初是为解决宇航员太空排尿问题,是加入高分子吸收体的纸尿片,加入了高科技材料的,D正确。纸尿片为宇航员生产的,市场小,A错误。政策支持材料没有显示,B错误。市场小,交通影响小,C错误。【2题详解】我国老龄化加剧,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是主要因素,B正确。纸尿片企业多为自动化企业,劳动力需求少,A错误。投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有限,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3题详解】老龄

3、化加剧,老年人使用的纸尿片需求量增大,正确;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为方便,纸尿片使用量增加,正确;成人纸尿片的使用居民已经能够接受,居民消费习惯改变,正确。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儿童增多,但不会影响成人纸尿片,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 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 降

4、水稀少,光照充足C. 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 地势较缓,水源丰富5. 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 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 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 B. C. D. 6. 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A. 水源丰富B. 光照充足C. 蒸发较少D. 土层较厚【答案】4. D 5. A 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4题详解】陕西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冷夏热,A错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半湿润过渡地带,B错误。蛇曲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较缓,水源丰富,河流较浅,C错误,D正确。【5题详解】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形成在峡谷的,先是

5、在内力同作用下,断裂经流水侵蚀形成河湾,再地壳抬升后,经过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不断加深形成。A正确。【6题详解】甲地位于河谷的背阴面,水源条件相差不大,光照没有阳面充足,但温度较低,蒸发较少,水分条件更好,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大,土层较薄。【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l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下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下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 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 1.5kmB

6、. 8 5kmC. 12. 5kmD. 22. 5km8. a月,高度1. 5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宙站所在地A.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 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 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 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答案】7. B 8.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7题详解】1月份南极为夏季,气温较高,b月气温线为1月气温线,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层顶部位于气温往上开始增加的位置,读图可知为510km之间,B正确。【8题详解】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近地面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地面气温低,B正确。太阳辐射不是影响因素;冬季冰架不会融化消耗热量;

7、冰面反射太阳辐射会增加大气温度。【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某科考队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区域,考察发现: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mm;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周围岩石性质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区域及沿ab两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科考队员发现图中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推测其形成原因为该地区A. 常年高温多雨,水汽较充足B. 荒漠广布,沙尘暴多发C. 沿岸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D. 工业发达,雾和霾严重10. 中央谷地沙丘数量较少,可能因为该区域A. 南北高差大,长期处侵蚀环境B. 谷地较狭窄,沉积物分选性好C. 两风强劲,搬运走沙质

8、沉积物D. 河流落差小,搬运来的泥沙少11. 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A. 雨水湖泊水B. 积雪融水地下水C. 雾水地下水D. 冰川融水河流水【答案】9. C 10. A 11.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9题详解】西海岸附近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导致水蒸气凝结形成海雾,C正确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多晴天,水汽较少,不易形成大雾,A错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风力小,沙尘暴较少,B错误。南美洲沙漠地区工业不发达,D错误。【10题详解】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河流落差大,以侵蚀搬运为主,A正确,D错误。谷地较狭窄,水流速度快,分选性差,B错误。山脉阻挡受西风影

9、响小,C错误。【11题详解】P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多晴天,降水较少,附近有寒流流经,多海雾,P地水分主要来源是雾水,A错误,C正确。P地地处热带没有积雪,B错误。中央谷地的阻挡,冰川融水影响小,D错误。【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夸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

10、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 (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 (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束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答案】(1)位置偏东、偏南(2)气温升高,大量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海岸线后退。(3)末次冰盛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冻土覆盖面积增大;夏季,冰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冰川冻土融化吸收能量多,夏季陆地增温慢

11、,亚洲低压势力减弱等原因,吸引夏季风的能力降低;黄河中下游地区离海距离增大,夏季减弱。 (4)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自然带由温带森林草原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渔业资源减少,植物生物量减少,动物南迁,食物数量减少,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大地湾石片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 (或单位面积资源量不足,采集和渔猎需要更大面积、更长距离,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的整体性。【详解】(1)温带森林草原带位于长江流域,位置偏南,偏东。(2)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海岸线位于现在海岸线以东的地区。从气温、海平面上升分析。(3)我国夏季风的形成主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末次

12、冰盛期夏季气温低大陆气压较高,海陆气压差小,风力小;黄河中下游地区离海距离远,风力难以到达。(4)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说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数量减少是因为气温降低,资源减少。【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不断通过筑坝、修渠引尼罗河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人修建优素福运河,从艾斯尤特引尼罗河水进入法尤姆洼地,最后流入加隆湖。下图示意尼罗河各地(局部)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事物分布。(1)

13、简析古埃及农业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各地的自然原因。 (2)古埃及年分为二季,分别是夏矛(3月6月)、阿赫特(7月 10月)和佩雷特(11月一次年2月)。指出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播种粮食作物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法尤姆洼地的地势特点对该处绿洲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4)简析古埃及人利用帆船在尼罗河开展南北双向航运中所运用的地理智慧。【答案】(1)埃及尼罗河谷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尼罗河流经谷地,便于引河水灌溉;谷地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尼罗河成为重要的天然航运通道,交通便利。(2)佩雷特 尼罗河上游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7月-10月,降水多,尼罗河下游洪水泛滥,阿赫特(7月

14、10月)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佩雷特(11月次年2月)洪水消退后,肥沃的土壤出露,利于农耕。(3)法尤姆洼地势总体较低,且低于尼罗河谷地,便于通过灌渠(优素福运河)引水自流进入法尤姆洼地,渠水可以自流带来一定的泥沙,保持绿洲土壤肥力。法尤姆洼地内部东南高西北低(东高西低),所引入的水通过放射状灌渠自流灌溉法尤姆绿洲全境,并依地势排灌结合,控制土地次生盐渍化。(4)埃及境内的尼罗河谷地地形总体较平缓,往南航行时,扬起风帆,借助东北信风逆流而上;往北航行时,(降下风帆)顺流而下,省时省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详解】(1)尼罗河对农业文明发源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水源、冲积平

15、原肥沃平坦及交通作用。(2)古埃及文明是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水以及水退后淤泥形成的沃土发展农耕兴起的农业文明,但农业技术落后,只能水退后才能种植,7月-10月洪水期不能种植,11月次年2月枯水期才能种植。(3)地势低,自流能携带泥沙,保持土壤肥力,且影响范围广。(4)尼罗河由南向北流,向北航行顺流,向南航行利用信风航行。【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金寨县(下图)位于大别山腹地,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县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未得到充分开发。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分析金寨县红色旅游资源长期未得到开发的丰要原因和发展红色旅游的社会意义。【答案】主要原因:位于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位置偏远,远离主要客源地;贫困县,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 社会意义: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