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198845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邮-电磁场电磁波实验报告合集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组员: 实验一 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接触到的基本仪器室驻波测量线系统,用于驻波中电磁场分布情况的测量。该系统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1.波导测量线装置2.晶体检波器微波测量中,为指示波导(或同轴线)中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是将它经过晶体二极管检波变成低频信号或直流电流,用直流电流表的电流I来读数的。3.波导管本实验所使用的波导管型号为BJ-100。4.隔离器位于

2、磁场中的某些铁氧化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的作用。5.衰减器把一片能吸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从以及去耦合的作用。6.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计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

3、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7.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8.环形器它是使微波能量按一定顺序传输的铁氧体器件。主要结构为波导Y型接头,在接头中心放一铁氧体圆柱(或三角形铁氧体块),在接头外面有“U”形永磁铁,它提供恒定磁场H0。9.单螺调配器插入矩形波导中的一个深度可以调节的螺钉,并沿着矩形波导宽壁中心的无辐射缝作纵向移动,通过调节探针的位置使负载与传输线达到匹配状态。调匹配过程的实质,就是使调配器产生一个反射波,其幅度和失配元件产生的反射波幅度相等而相位

4、相反,从而抵消失配元件在系统中引起的反射而达到匹配。10.微波源提供所需微波信号,频率范围在8.6-9.6GHz内可调,工作方式有等幅、方波、外调制等,实验时根据需要加以选择。11.选频放大器用于测量微弱低频信号,信号经升压、放大,选出1kHz附近的信号,经整流平滑后输出级输出直流电平,由对数放大器展宽供给指示电路检测。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观察测量系统的微波仪器连接装置,衰减器,波长计,波导测量线的结构形式。2.熟悉信号源的使用先将信号源的工作方式选为:等幅位置,将衰减至于较大位置,输出端接相应指示器,观察输出;再将信号源的工作方式选为:方波位置,将衰减至于较大位置,输出端接相应指示器,观

5、察输出;3.熟悉选聘放大器的使用;4.熟悉谐振腔波长计的使用方法;微波的频率测量是微波测量的基本内容之一。其测量方法有两种:(1)谐振腔法;(2)频率比较法。本实验采用谐振腔法。由于波长和平率直接满足关系,所以频率和波长的测量是等效的。吸收式波长计的谐振腔,其只有一个输入端和能量传输线路相连,调谐过程可以从能量传输线路接收端指示器读数的降低可以判断出来;本实验采用了吸收式波长计测量信号源频率从,为了确定谐振频率,用波长表测出微波信号源的频率。具体做法是: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当波长表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波峰。反映在建波指示器上的指示是一跌落点,此时,读出波长表测微头的读数,再从波长表频率与刻

6、度曲线上查出对应的频率;5.按实验书框图连接微波实验系统;6.微调单旋调配器,事腔偏离匹配状态(出于匹配状态时,电流会达到一个最小值),检波电流计上有一定示数(大于最小值);7.调节波长计使检波电流计再次出现最小值的时候,读出此处波长计的刻度值;8.按照波长计的刻度值去查找“波长计-频率刻度对照表”,就可以得到对应的信号源频率值;9.改变信号频率,从8.6G开始测到9.6G,每隔0.1G测量一次,记录在数据表格中。四、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格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信号源频率值/GHZ波长表读数查表得到频率信号源误差误差(%)8.612.618.5970.0030.0358.711.248.6930.

7、0070.0808.810.038.7890.0110.1258.98.888.8900.010.1129.07.898.9860.0140.1569.16.9859.0820.0180.1979.26.0659.1880.0120.1309.35.089.3120.0120.1299.44.489.3930.0070.0749.53.719.5070.0070.0749.63.099.6030.0030.031误差分析:1.f0为信号源频率值;f1为查表得到频率;f=|f0-f1|为信号源误差。本实验的数据如表格中所示:f=|f0-f1|的误差很小在可控范围0.0030.018内,所以认为实

8、验成功。2.产生误差原因:仪器测量自身老旧产生的误差;人为误差:在读数据时需要几个人的配合,调节波长表的测微头,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是两个人,会使导致数据出现误差,加之在读数上也会有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 五、心得与体会: 本次实验为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的第一个实验: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这个实验较为简单,主要误差还是出现在读数阶段,本实验我们用到了新的仪器,因而在对仪器的了解与掌握上花了一点时间,不过经过努力,我们完成了实验目标,达到了实验目的,同时对新的实验仪器也有了更好的掌握。总之,这次实验我们受益良多。实验三 电磁波的双缝干涉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影响。二、实

9、验设备S426型分光仪三、实验原理图3.1 双缝干涉如图3.1所示,当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属板的两条狭缝,则每一条狭键就是次级波波源。由两缝发出的次级波是相干波,因此在金属板的背后面空间中,将产生干涉现象。当然,光通过每个缝也有衍射现象,因此实验将是衍射和干涉两者结合的结果。为了只研究主要是由于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结果,需令双缝的缝宽接近,例如:,这时单缝的一级极小接近530。因此取较大的,则干涉强度受缝衍射的影响小,当较小时,干涉强度受单缝衍射影响大。 干涉加强的角度为:,式中K=l、2、;干涉减弱的角度为:式中K=l、2、。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1、 如图3.2连接仪器; 图

10、3.2 双缝干涉实验系统2、调节双缝板,使缝的宽度为合适值。3、将双缝安装到支座上,使狭缝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此刻线应与工作平台上的900刻度的一对线一致。4、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的指针在小平台的1800处,此时小平台的00就是狭缝平面的法线方向。5、 按信号源操作规程接通电源,调节衰减器使信号电平读数指示接近满度。6、从衍射角00开始,在双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0读取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下来(注:由于衍射板横向尺寸小,所以当b取得较大时,为了避免接收喇叭直接收到发射喇叭的发射波或通过板的边缘过来的波,活动臂的转动角度应小些。)7、实验结束,关闭电源,将衰减器的衰减调至最

11、大。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1)双缝干涉实验:a=40mm,b=80mm =32mm角度()左侧干涉强度(A)右侧干涉强度(A)09696185952809036579455635314062022710118259241057111815122316133438144246154444164060175562186070196368206566214042222125232016241310255926892710112891029810306631443234333634412 由以上数据可知,实验测得一级极大干涉角在20附近,一级极小干涉角在29附近。 =32mm,代入公式得理论值一级极大

12、干涉角=sin-1a+b=sin-132120=15.47,一级极小干涉角=sin-132a+b=sin-13232120=23.58。干涉曲线如理论极大实际极大理论极小实际极小左侧15.472023.5825右侧15.471823.5824 (2)双缝干涉实验:a=30mm,b=70mm =32mm角度()左侧干涉强度(A)右侧干涉强度(A)0828216480258783425044436520206810723801900100111441281113162014213415274416365017485018526019506220456221425122323523242324101

13、1254326112710280029003011311232123312343335811 由以上数据可知,实验测量得一级极大干涉角在20附近,一级极小干涉角在34附近。 若用理论值=32mm计算,代入公式得理论值一级极大干涉角=sin-1a+b=sin-132100=18.66,一级极小干涉角=sin-132a+b=sin-13232100=28.69。干涉曲线如下图所示:理论极大实际极大理论极小实际极小左侧18.661828.6928右侧18.662028.6928(3)双缝干涉实验:a=30mm,b=50mm =32mm角度()左侧干涉强度(A)右侧干涉强度(A)090901888828086372824688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