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19818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书法教案(1-8)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课 口字旁 教学目标:1.掌握口字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口字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重点:口字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示标阅读课本第2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口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三、合作探究口字旁的书写要点。 1、阅读课本第2页中部例字“叶、唯、味”右边的文字,思考:口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口”的书写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汇报总结。口字旁

2、的形态有两种变化方式:一是伸长或缩短其中的笔画,如“唯”;二是改变横平竖直的基本形态,如“味”字。口字旁一般位于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四、多媒体展示“叶”字的书写。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拓展例字书写。 “唯、味” (3)学生自主研究“唯、味”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六、阅读书法园地:笔软生奇理解“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句的“笔”,应将它定性在“用笔”,而非“毛笔”。“软”根据汉人解释为“软弱无力”。 “奇怪”引用侯开嘉先生的解释为“不合规范,或丑怪。”综合起来也就是:“如果用笔软弱无力,就会产生不合规范,奇异丑怪的线条来。”这样的解释也许更符

3、合蔡邕的原意。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1课 口字旁“叶、唯、味”口字旁要点:伸长或缩短横平竖直教学后记: 第2课 日字旁 教学目标: 1、学习日字旁的写法 2、把握好字的结构,要端正、美观地书写时、晖、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笔,写好日字旁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好结构,端正美观地写好时、晖、曠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指名说说“口”字旁和叶、唯、味的写法 2、学生练写,评价二、示标阅读课本第4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日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三、合作探究“日”字旁写法 1、出示日字旁,学生合作探究日字旁怎样写才好看。 2、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

4、范写。作为左偏旁的日字旁与独体字比较基本相同,只是字形变小、位置偏上,注意横的右端应留点空隙,横上下居中。 (1)学生练写、评价 (2)自纠性学习 四、学生自主探究: 时的写法1、学生自由观察,探究怎样写时2、小组里交流3、指名当小老师范写4、老师根据小老师的范写补充评价五、练习 在习字册中练写时、晖、曠六、阅读书法园地:摩崖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

5、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板书设计 第2课 日字旁时、晖、曠日字旁要点:字形变小、位置偏上,留点空隙,横上下居中。教学后记: 第3课 月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月字旁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书写的一般规律。 2、写好“明、期、朝”,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3、通过学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重点:写好带有月字旁的字,了解月字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教学难点:掌握月字旁的书写要领。教学过程:一、课前出示课题二、示标阅读课本第6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日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三、合作探究“月”字旁写法 1

6、、出示月字旁,学生合作探究月字旁怎样写才好看。 2、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范写。月字第一笔为竖撇,第二笔折笔、顿笔后向中央内收,勾的时候作短暂的停顿,然后迅速向上勾出,中间两短横不要关门,右边留出一点空间。 (1)学生练写、评价 (2)自纠性学习 四、学生自主探究: 明的写法1、学生自由观察,探究怎样写时2、小组里交流3、指名当小老师范写4、老师根据小老师的范写补充评价5、学生练写、评价五、练习 在习字册中练写“明、期、朝”六、阅读书法园地:大字无过瘗鹤铭瘗鹤铭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但其书法艺术却诚然可贵。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

7、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并且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 板书设计 第3课 月字旁明、期、朝 月字旁要点:竖撇,折笔、顿笔后向中央内收教学后记: 第4课 两点水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冰、准、资”,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点: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教学重点: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示标阅读课本第8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两点水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三、合作探究两点水旁的书写要点。

8、 1、阅读课本第8页中部例字“冰、准、资”右边的文字,思考: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总结。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这个偏旁在字中占位较小,左右比例差异明显,书写时更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与呼应。两点水不宜写得太开,提要指向右边撇折的起笔处,形成呼应。四、多媒体展示“冰”字的书写。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拓展例字书写。 “冰、准、资” (3)学生自主研究“准、资”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六、阅读书法园地:入木三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了兰亭

9、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祝辞由羲之书写。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发现王羲之 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4课 两点水“冰、准、资”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左右比例差异明显,注意左右笔画形成呼应教学后记: 第5课 三点水教学目标:1掌握三点水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沐、深、润”,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点:掌握三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教学重点:掌握两三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教学

10、过程:一、情景导入。二、示标阅读课本第10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三点水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三、合作探究两点水旁的书写要点。 1、阅读课本第10页中部例字“沐、深、润”右边的文字,思考: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总结。三点水: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三点水要注意笔势的连贯,三个点的位置要恰当,注意呼应。四、多媒体展示“沐”字的书写。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拓展例字书写。 “沐、深、润” (3)学生自主研究“深、润”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六、阅读书法园

11、地:魏碑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5课 三点水“沐、深、润”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注意呼应。教学后记: 第6课 三撇儿 教学目标:1、学会三撇儿的写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增强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左右两部分的写法合理搭

12、配要领。 教学难点:形的写法左右两部分的写法合理搭配要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示标阅读课本第12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三撇儿”,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三、合作探究三撇儿的书写要点。 1、阅读课本第12页中部例字“形”右边的文字,思考:三撇儿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小组讨论。汇报总结。形:右边的三撇儿起笔在一条垂线上,第三撇儿较长四、多媒体展示“形”字的书写。(1)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2)拓展例字书写。 “形” (3)学生自主研究“形”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六、阅读书法园地:意在笔先意在笔先(y zi b xin):指写字画画或文章创作,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出自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6课 三撇儿“形”右边的三撇儿起笔在一条垂线上,第三撇儿较长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