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17270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初-中-化-学“教-师-说-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 谈 初 中 化 学“教 师 说 题”安溪第九中学 陈燕玉 邮编:362403 联系电话:15375791189摘要:说题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与授课。说题需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养水平,从而明确命题意图,明确解题思路,明确试题功能。说题能加强教师对试题的研究,分析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对题目进行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反思与感悟等并应用指导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说题能加强教师对命题的研究,把握中考命题的规律与发展趋势,把握与应用命题的基本原则,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命题能力。本文以教师说题为主进行阐述。【关键词】“说题”意义 说题

2、模式 命题意图 解题思路 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 反思与感悟一、说题及开展说题活动的意义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从说题的主体看,说题可以分为“教师说题”、“教师和学生互动说题”和“学生说题”,其中“教师和学生互动说题”和“学生说题”也是复习教学和习题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说题”活动,其宗旨是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做题、想题、改题、编题”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加强对试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与方向,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教师的解题能力、命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第一

3、,说题对于教师把握整个教材体系和考纲的要求更高,思维能力要求更强;第二,说题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第三,说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第四,说题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为本学科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本文与大家交流的主要是在说题活动中的“教师说题”。二、说题模式教师说题是类似于说课的一种活动,说题活动要求的说题内容主要包括:(1)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2)解题思路的分析;(3)对题目进行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4)反思及感悟。题例是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第16题: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

4、气,请回答有关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 (填标号)组合。从所选的组合中选择某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简要说出它的用途: 。(2)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 。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 _g,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_mL。(3) 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_(填标号)加水至所需刻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请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填入试剂瓶所要贴的标签内容。 (4) 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

5、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 ,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一) 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包括命题立意和知识考点的分析。阐明命题的能力立意、知识立意,结合三维目标阐释研究此题的意义所在,说明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试题在整个试卷中的难易程度以及试题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分析考查的知识点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识,试题怎样体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考查知识点的要求。特别要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或渗透的学科思想。本题是一道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主题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题。试题以图示形式,将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装置呈现出来,再以此为载

6、体,设置一系列相关的实验问题,展开考查。总体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思想方法。本题从评卷统计情况: 区分度为0.815,难度为0.68,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是稍难题。此题体现了基础性与选拔性兼顾,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本题考查到的知识点及其命题立意如下:第(1)小题考查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类型为选择依据,对装配氧气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和装置的选择及化学用语的书写进行考查。本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体现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第(2)小题以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背景,考查催化剂的作用和溶液加水稀释的相关计算。本题是在实验背景下将有关

7、溶液的配制计算结合起来考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题是实验的思想方法与定量的思想方法有机结合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化学计算应用性特点。第(3)小题承第(2)小题溶液稀释问题,引出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需要用胶头滴管配合使用的考点,并对新配好的试剂装瓶贴标签时标签上要标明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这个考点是学生在平常实验中容易忽略的操作细节。第(4)小题是考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与方法,重点设问在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接下来的一个操作细节,如果考生平时没有认真做过该实验,这个操作细节将答不出来。(二) 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思路的分析是说明题目的条件、结论,挖掘出题目的隐含条件,提出解题策略(一题多解),说明解题

8、的步骤和结论。结合学生情况和题目阐释题目的难点及成因,讲解讲题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流程,阐述重点、难点的处理手段。说明如何指导学生作答,如指导学生注意根据分值,分点分层作答;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材料培养寻找采分点意识;指导学生养成相应的答题习惯。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解题的主要思路和简单流程应辅以板书。 第(1)小题: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 +O2,平时该强调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化学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再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于反应物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需选择题给仪器中

9、的A(酒精灯)、B(单孔塞)、C(试管)和E(铁架台)进行组合;接着在上述所选的四种仪器中任选一种,再具体指出名称并简述用途,这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题目,平时教学时应强调学生要选择最有把握的答案作答,以确保得分。 第(2)小题:实验室可采用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双氧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市售的双氧水是30%的浓溶液,需要进行稀释。现在配制6%的双氧水稀溶液100g,求算需要30%的双氧水浓溶液的质量和所加水的体积。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假设需要30%的双氧水浓溶液的质量为X。 溶质质量=100g6%=30%X 解得:X=20g 则稀释所加水的质量等于稀溶

10、液与浓溶液的质量差: 100g-20g=80g 再根据:质量=密度体积,既可求出水的体积。 第(3)小题: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倒入的液体接近要求的刻度时,应改用胶头滴管将液体逐滴滴入量筒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达到刻度线,这样操作才是规范的:溶液稀释完毕,要将溶液装瓶贴上标签,标签上要依次标明溶液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内容。 第(4)小题:根据实验基本操作规律,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内的水排完后欲将集气瓶取出前,要考虑到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当集气瓶口离开水面时氧气会下逸,因此要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紧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三)题目的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题目的拓展延伸及

11、变式分析是说明题目的拓展价值,或拓展迁移,或推广解题规律。可以改变试题的相应条件或结论,形成新的变式试题,一题多变,启发思维;也可以找出同类试题,进行变式分析。 下面是一道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第16题经过变式及拓展延伸后形成的习题: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有上述A、B、C、D、E等仪器、装置进行适当组合之后,形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选填两种),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仪器C的名称是 ,简要说出它的用途: 。(2)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

12、择 (填序号)。(3)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F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右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的物理性质是: 、 。用装置F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4)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文同学用小针筒和废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气体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将该装置与普通的实验室气体发生装置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有 (填序号)。结构简单、节约药品 更便于控制反应速度减少废物的排放 制得的气体是很纯净的这道变式题保留了原题实验室制取气体这个命题的条件,但将习题中关键词氧气改为制取某些常见气体,将四个小题的设问方式改动,并增减信息,考查知识能力范围更加广泛,

13、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四小题的改变方式及拓展延伸情况:第(1)小题,将原题设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哪些仪器装置组合”,改为逆向设问:“由上述A(酒精灯)、B(带导管单孔塞)、C(试管)、D、(带分液漏斗的双孔塞)、E(铁架台)五种仪器进行适当组合之后,形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填两种)”。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类型的选择依据,对于初中生而言,上述A、B、C、D、E五种仪器中C、D、E(或B、C、E)可以组合成“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而由A、B、C、E等仪器,可以组合成“固体加热型”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氧气等。第(2)小题通过提供制取甲

14、烷气体的相关新信息,要求学生通过临场阅读,获知实验室制取甲烷是用什么状态的药品,反应的条件是什么。从而调用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依据等知识来确定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即促进学生综合运用题给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通过推理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的本质,使知识在新情景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并升华。第(3)小题是承第(2)小题,考查实验室收集气体的问题。通过气体可用于排水法收集且集满集气瓶的放置方法可推测气体应具备的性质,并对用排水收集时如何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的操作进行表述。也是考查到一些实验操作的细节问题,与原题的第(3)、(4)小题的实验细节考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第(4)小题是站在化学实验的微

15、型化、简约化、绿色化等思想方法的高度上进行命题的。通过展示一个由廉价、易得的家庭实验用品(注射器、小药瓶)装配而成的简约微型气体发生装置,利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设问该制取气体的微型发生装置与实验室普通的气体发生装置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使学生经过类比、联想,得出合理理论。这样的试题,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四)反思及感悟。反思及感悟是题目中的主要亮点,不足,以及对讲题收获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解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总结出经验性解题规律和注意事项。感悟解题过程、解答方法的优化,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揭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思如何引导学生用学科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本题亮点是加强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较全面的考查氧气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