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71494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绿同步测试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同步测试一、双基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尘滓(zi) 几绺(li)蕴蓄(yn)B.棱角(ln) 不禁(jn) 襟袖(jn)C.倏忽(sh)穹门(qin)赠给(zn)D.薄阴(b) 什刹海(ch) 皱撷(xi)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掬:_(2)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飞花碎玉:_(3)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挹:_明眸善睐: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者描写景物的立足点分别是_、亭边、_,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_。4.综合性学习。北京市某中学开

2、展“朱自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朱自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也来参加。(1)【感悟作品】在本文中,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你能按照示例,也为你喜爱的颜色取一个形象动听的名字吗?颜色:绿名字:女儿绿 命名理由:绿色像女孩子那样清纯、鲜活、灵动、可人,充满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和蓬勃向上的力量。颜色:_名字:_命名理由:_(2)【经典回眸】走进先生的散文,就像在春天的百花园中漫步,在盛夏的夜色里独享清凉,在仲秋的黄昏中欣赏余晖,在隆冬的季节里领略飘雪。请同学们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朱自清的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我选择_,我的推荐语:_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59题。5.请概括

3、梅雨潭水色和水光的特点。_6.请对下面描写梅雨潭“绿”的语句进行赏析。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_7.作者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梅雨潭的绿”的质地色彩后,又是如何写“绿”的恰到好处的?_8.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_9.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绿时蕴涵了哪些感情?_三、美文品析(2011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美文,完成1014题。落 红 曾绍炉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

4、新的泉源。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上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的灼热,把它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它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而尽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

5、苦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色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色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得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

6、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地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的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了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色泽的枯败的树叶。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既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

7、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地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在落红面

8、前,我不禁热泪盈眶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10.“我”所喜欢的“红”有哪些特点?_11.为什么作者说“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_12.本文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_13.第段都写了“我”与“落红”的亲近或关系,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_1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_四、写作训练15.【写法借鉴】作者通过“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俏丽独特又招人喜爱。【片段仿写】请仿照“烘云

9、托月”的衬托手法,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或一个场景写一段话,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它的特点。(150字左右)答案解析1.【解析】选C。A项,“滓”应读z;B项,“禁”应读jn;D项,“撷”应为“缬”。2.答案:(1)两手捧(东西)。(2)形容经撞击后的瀑流犹如飞散的花朵和细碎的玉。(3)舀,把液体盛出来。 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3.答案:山边 潭边 大自然的向往之情4.答案(示例):(1)红 中国红 红色象征着兴旺红火、繁盛喜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红色情有独钟,视之为吉祥的象征。(2)荷塘月色 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轻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

10、简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5.【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解题时首先找准相关段落,找出描写“水色”“水光”的部分,然后筛选出与之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最后总结归纳。答案:水色:不淡不浓。水光:不明不暗。6.【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品味和赏析。解题时要抓住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关键词语,还要注意联系具体的语境。答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招引”与“追捉”用词默契,把梅雨潭的绿对“我”强烈的吸引和“我”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像水乳那样难分难解了。7.【解析】作者将“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同“梅雨潭的绿”相比,批评各处名胜的“绿”“太淡”“太浓”“太明”“太暗”,由此突出“梅雨潭的绿”确实“不同凡响”。答案: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