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福天子山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17065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福天子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福天子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福天子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保福天子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福天子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福天子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福天子山 保福祠保福祠位于江夏南部的梁子湖畔,三面环湖,呈半岛形,境内丘陵起伏,松林密茂,湖汊交错,蒿草丛生,是一个天然的游击战场,是当时咸(宁)、武(昌)、鄂(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保福祠地区的人民,具有光荣的革民传统,早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种子。土地革命时期保福人民投入了打土豪劣绅的斗争,送粮筹款,支援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梁湖大队。1943年8月保福祠地区党员发展到200多人,84个自然村有79个村建立了党组织,他们有准确的情报网络,机智灵活的武工队,还有牢不可破的后方基地。1943年至抗日战胜利,部队在这里整休,兵源在这里补充,伤员在这里医治

2、,枪支在这里修理,部队所需要的粮食、食盐、药品、被服、军鞋等物资也从这里不断运出。两年多时间保福祠地区为输送了几百兵源,送了千双军鞋,还办起了被服厂,医疗所的房屋床被都是保福人民捐出来的,群众还站岗放哨、挑水、烧茶、洗衣做饭、送菜熬汤、调养伤员。保福祠面积仅70平方公里,解放前人口不过5000人,然而在革命的漫长峥嵘岁月里,保福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就有91人,惨遭杀害的群众有350余人,合计约占当时保福人口的十分之一。在战火纷飞的大革命时期开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被誉为“小广东”、“鄂南的延安”、“红色基地”。保福英雄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

3、诗篇,将永远辉映在革命的史册中。梁湖大队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号召下,全国人民迅速掀起抗日救国运动的怒潮。 武汉失守后,中共武昌区委移至保福祠一带农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由于该地离敌人太近,活动范围小,因此,区委搬到武昌和鄂城交界的涂家垴。同年11月中旬武昌区委在涂家垴举行大会,宣布成立梁湖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水,下属三个中队,150多人,到1939年4月,梁湖大队发展到500多人,400多支枪,活动范围扩大到方圆200多公里,他们声东击西,南征北战,漂亮仗一个接一个,大灭了日军的威风。 1939年5月的一天,梁湖大队得到徐家河哨所的情报,有100多个日军在涂镇掳掠

4、后经过徐家桥返回金牛。梁湖大队集合一、三中队火速赶到徐家桥南头的山坡上埋伏,架起4挺机枪。下午四时许,酒醉饭饱的日军背着大包小包、提着鸡鸭、牵着耕牛过桥时,代理大队长况公仆一声令下:“打!”游击战士猛烈开火,一跃而上,迎头痛击,打得日军落花流水,一个小时的战斗,日军狼狈逃回金牛,打死日军1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这次伏击战的胜利,让日军提心吊胆。增强了我县人民的斗志,坚定了抗日必胜的信心。天子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政府在天子山上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将部分烈士的遗骸迁到天子山。近几年,政府又斥巨资将天子山修葺一新。今天,保福的天子山已成为江夏区的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

5、碑,山下建有纪念馆,它已成为江夏区尤其是南部乡镇进行革命教育活动的首选场所。葛 达葛达,原名开大,号履五,还改为磊武,化名臧新群,保福乡大屋葛人。1892年,出生于中农家庭,颇有学识,思想进步,追求革命。1924年,在武昌任承法吏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曾任武昌县山坡区党部常务委员,武昌县党部执行委员,武昌县乡村小学教师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咸武鄂政务委员会副主席。 1923至1924年,葛达在武昌任承法吏时,参加了董必武通知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1924年,因革命斗争的需要葛达回到保福传播革命知识。回乡后,他以游学的方式接近进步塾师和知识青年。谦虚而热情地同他们讨论国内外大事

6、,共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今天,保福祠的许多老干部谈起自己怎样参加革命时总是说:“我参加革命时履五爹带出来的”。 1926年8月,经过葛达的发动串联,保福地区很快地成立了农民协会,同时组建了武昌县党部。他在保福领导农民协会时,斗倒了大劣绅韩相卿,把没收来的财产,组织成经济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以解决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树立了农会的威信,大长了农会的志气,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斗志。 “四一二”政变后,葛达奉命转入地下坚持斗志,他为了使农民认清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狰狞面目,编写了很多歌曲,并亲自教唱,广泛传播。葛达在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从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1945年12月间,随五师北上时,在礼山县被国民党军抓住,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严守党地秘密,。敌人气急败坏,于同年9月,将他活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