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147090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 一 【结构篇】(1)、标题含义及作用答题思路:(一)揣摩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包括-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二)分析标题的作用(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手法)1. 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写作手法。 一看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反问、反复、用典等;二看是不是运用了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3.贯穿全文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体现主要内容6. 表明写作对象 7、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果是对标题的理解,且分值较大,含义及作用可以都写上(2)、材料关系判定文章的材料搭配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内

2、容的,涉及到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和事实的一概定为是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的关系总共有四种,分别为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判定文章材料(内容)关系及所起作用考试变形1.在遇到有人在雪地被冻僵时,作者多次写到两人不同的反应,请试析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2.文章第x段内容删掉也不会影响文章故事内容的讲述,你是否建议删掉,为什么?(5分)3.文章中在到“淡竹”的同时,也写到了文天祥、陶渊明等人,这样的安排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铺垫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绍。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曲折动人,自然平

3、稳。发生-突出人物形象 渲染环境背景发展-递进。转折(曲折,跌宕起伏)3.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暗示或伏笔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照应就是对前面讲到的文字或情节,文章其他部分有与其相呼应的内容,前后关照,呼应配合。通俗的讲,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周详,缜密。1. 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做到点题,突出中心,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 情节照应作者前面提到的相关的情节或情景;看到相关情景,回忆类似情景

4、。3. 首尾呼应有些文章为了突出自身的完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把开头描写的景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对比1. 正面对比2. 反面对比衬托1. 以景衬情2. 反衬与烘托3. 作用:突出主体,形象鲜明,渲染情感四种关系单独设题较少,主要在句段作用这一知识点里运用较多。所以学好本次课也是为学习句段作用打基础的。(3)、句段作用所有的作用题,都是从内容(主题)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进行相关概括,结构上看该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形成了哪种或哪几种关系。 开头作用(结构上):总结(领)全文(概括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中间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5、句);引起下文(此点较少涉及) 结尾作用(结构上): 深化主旨(升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题;总结全文如果是人物描写段落,环境描写段落或插叙段落,就应该按相关的答题思路答题,注意答案的要点其实是一致的。(4)、线索脉络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判定线索及其作用:线索的分类: a.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 索贯穿全文 b.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

6、为线索 c.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 开故事情节 d.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e.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 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f.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知识点较小,不容易单独设题,常与标题,第一

7、人称,主题等知识点一起考查二 【表达方式篇】个人为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思想情感,会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表达,这些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五种,分别为议论、抒情、说明、记叙和描写。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进行文体研究,便将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称为议论文;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称为说明文,将以抒情、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称为记叙文。这也就是文体的起源。A描写(1) 人物描写描写方法分为两方面,分别为写人和写景,其中,跟写人有关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另外,我们将文章中对人和事物进行一连串的细致描写的方法,统称为细节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外貌,语

8、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交代身体,身份,地位,处境等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3)常见题型:判定人物塑造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解题思路: a.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b.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c.小

9、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 d.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2)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命题方式基本是要求回答环境的作用。1.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

10、展现。自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内容)b、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展开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衬托或象征人物的精神品质(结构)c、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主题)2.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 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社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11、(内容)b.为下文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做铺垫,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结构)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主题)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季节,气候,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展示(体现)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有时也会是照应、对比) 4、深化文章的主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B、记叙考点:人称,叙述顺序。(1)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是“我”,1、使得文章更有真实感;2、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真实性)第二人称是“你”/“您”,1、拉近距离,显得亲切自然;2、便于情感抒发。3、如果是“您”,表示尊重

12、。(亲切感)第三人称是他/她/它,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拓展延伸】 小说/文章中“我”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考察知识点:(1)第一人称真实性(使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具有真实性) (2)线索人物(“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3)衬托/映衬人物形象 (4)文章主旨/情感意义(2)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 顺叙,也称正叙,叙事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作用: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

13、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是当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半的时候,突然间停止插入新的内容,等新的内容介绍完以后原有故事和内容继续。作用: 1、内容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内容更充实; 2、结构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3、突出人物的形象; 4、避免故事情节的平淡,让文章内容更加跌宕起伏。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

14、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一般有两种方式:A、“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叫分叙,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B、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作用: 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 ,有条不紊。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插叙与补叙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