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4427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逻辑类试题全面突破考情分析近年来,全国卷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等试题;作文题(2017年全国卷)、仿写题(2018年全国卷)需要思考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推断题(2017年3套全国卷)需要思考句间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备考建议未来高考还会继续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题型会越来越丰富,建议考生加强这方面的复习训练。一、关于概念的考题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

2、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理解解答定义理解题常用的3种方法:直接判断法。关注定义的名称,如果是自己所熟知的定义,就可以结合选项直接确定正确答案。列举排除法。有的定义比较复杂,并且题干已经把定义的外延用例子列举了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命题人一般会根据所列举的例子设置题目。对这样的题目,考生只需根据所列举的例子与选项一一匹配进行判断即可。选项归类法。分析选项内容,对意思相近或相同的选项进行归类,找到与众不同的那一项。选项可以归类为“211”或者“31”的形式,考生要特别关注“1”型的选项,因为正确答案极有

3、可能就是它。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悲伤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为情而死。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的致远号巡洋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最后致远号巡洋舰沉入海中,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及当地群

4、众的转移,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弹尽粮绝之后,他们跳下悬崖。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忍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B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所论述的悲剧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剧。B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的层面,所以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关系辨识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特别关注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共有五种,全同(简称、美称、谦称等)、全异(毫不相干型、矛盾型等)、交叉、包含与被包含(种属、整体与部分)、并列;概念言语关系主要指词(语)意关系(近、反义,褒、贬义,词和语

5、句之间的关系)和语法关系(主要指句子结构、短语结构)等。即时训练2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的内容与所给例句某种属性相匹配的一项是()例句:_对于感时花溅泪,相当于高兴对于_。A伤心碧草含情杏花喜B哀伤一日看尽长安花C多情化作春泥更护花D憔悴人比黄花瘦A题干中的“感时花溅泪”表达的是种无奈与伤心。“化作春泥更护花”和“人比黄花瘦”都不含“高兴”之意,故可以排除C、D两项。“碧草含情杏花喜”表达的是一种高兴的心情;“一日看尽长安花”指诗人在登科后特别激动,骑着快马一天就把长安的鲜花欣赏个遍,表达的是一种兴奋的心情。进一步辨识可发现,“感时花溅泪”和“碧草含情杏花喜”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相较于B

6、项,A项的内容与例句的属性更匹配。概念比较概念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概念误用;偷换概念;误用集合;并列不当;概念限制不当;划分依据有误(混淆依据、多出子项、划分不全等)。常见的设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在语段中涉及几个概念,由于前后语境的差异,这几个概念并非全同关系。因此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这几个概念,然后从概念辨识的角度比较彼此的区别。二是和判断、推理、论证等结合起来考查的病句的修改。即时训练3(2019广雅中学模拟)下面文段中有两个概念在使用上意思前后不统一。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一个概念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这个冬天流感来势汹汹。相关医生说,现在不少人将感冒当作流感,草木皆兵。其实,两者

7、在症状、病因和病愈时长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面对流感,有人听信流言,惊慌失措,竟然去求神拜佛,先感染了病毒;一旦有人感染病毒,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治疗。不然,病毒不除,健康就会遭到损害。文段中“面对流感”前面的“健康”指“身体健康”,“面对流感”后面的“健康”可能指“身体健康”,可能指“心理健康”,也可能二者都有。解析:本题涉及对概念的外延的理解,“健康”的外延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健康”与“身体健康”这两个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造成逻辑上的语病。后面的“病毒”也是因为前后语境的不一致而造成理解上的歧义。答案:文段中“

8、面对流感”前面的“病毒”指“流感病毒”,“面对流感”后面的第一个“病毒”指“精神病毒”,第二、三个“病毒”可能指“流感病毒”,可能指“精神病毒”,也可能二者都有二、关于判断的考题判断主要分为直言判断(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简单判断)、联言判断(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假言判断(断定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负判断(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判断有真有假,所以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判断形式而出现逻辑错误,造成语句含意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2017

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逻辑推断题,考查的就是模态判断和假言判断。方法指导解答关于判断的考题“3注意”1遇到模态判断,考生要注意表必然性的词语,如“必然”“势必”等,判断文段是否存在说法过于绝对的地方。2遇到假言判断,考生要注意关联词,分析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存在前件和后件之间关系不当的问题,比如强加条件、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3遇到选言判断,考生要注意关联词“要么,要么”“是,还是”等。“要么,要么”的选择有两种:单选A或者单选B,不能同时选择A和B。同理,对于“是,还是”也不能同时选两个。即时训练题型1模态判断的转换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10、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这都是幼时家境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人。因此说,寒门必出才子,而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古今中外成才者不一定都出自寒门。解析:“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门”是表必然性的模态判断,这个判断过于绝对,是个假命题。而答案就是通过否定它,假命题变成真命题。材料的最后两句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必”“总”的说法都过于绝对,考生按照的方式进行仿写即可。答案:寒门不一定就会出才子富贵之家不一定总出纨绔子弟题型

11、2假言命题的转换2根据下面的材料,可以推出的一项是()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保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A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必定是因为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阻止气候变暖。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D在解答此题时,考生根据选项可以确定材料的关键语句为冒号后面的句子。关联词是“如果,那么”,

12、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条件是“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结果是“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然后,辨析选项。A项和C项都割裂了条件和结果,可以排除。B项,“必定”表示必然判断或推理,根据材料,“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只是“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充分条件,不是绝对唯一的条件,故排除。D项,这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正确。题型3选言命题3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根据写出另外两种可能。地球孕育了生命,是人类的摇篮,但是现在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科学家提出:人类或者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或者转向外太空寻找新的宜居

13、星球。人类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但不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解析:材料中的“科学家提出:人类或者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A),或者转向外太空寻找新的宜居星球(B)”。所以答案就存在三种可能:单A、单B、AB。答案:人类不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但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人类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并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三、关于推理的考题推理在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考查比较频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归纳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归纳推理常在结论推断题中进行考查。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

14、,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类比推理一般通过仿写句子题进行考查,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1题,在仿写句子前,考生要分析材料中的词语或短语,类比它们的意思、词性等,从而进行分组,得出答案。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要得到必然真的结论,必须具备前提真实和形式正确两个条件。演绎推理常考的推理形式有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等。结论推断解答结论推断题,要注意“题型特征”和“解题技巧”。1题型特征题干信息多,材料多为大段文字;提问方式多为“由此可以推出的是”或“由此无法推出的是”。2解题技巧结论推断题要求逻辑的严谨性,因此,考生做题时要遵从“4大原则”:话题一致原则;整体优先原则;优选原则,优选有“可能”“有时”“有些”等词语的选项,慎选有“一定”“必须”等词语的选项;敏感词汇慎选原则,慎选有“首要”“主要”“更”“越来越”等敏感词汇的选项。即时训练1综合分析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运用“中国元素”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对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这则材料意在说明()A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