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4156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美苏争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讲 美苏争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A大国对峙的加强B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西欧国家的联合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美苏对峙的加强,美国积极扶植日本,作为其在远东地区的桥头堡,故A项正确。2(2019济宁期末)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

2、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柏林危机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时间1947年3月,结合材料中“它”使美国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具有全世界意义,可得出文章评价的“它”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正确。3(2019邢台质检)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

3、失败。”他的目的是()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解析:选C。从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项正确。4(2019佛山模拟)下图为1956年“冷战”时期的一幅讽刺漫画画皮。该漫画意在表明()A西方国家组建军事集团遏制苏联B经济渗透是霸权政策的重要手段C美元中心体系便于美国经济扩张D美国推销价值观念试图控制西欧解

4、析:选B。图片中美国为北大西洋军事盟约涂色,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受美国控制,由美元符号“$”可知美国能控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基于其对成员国的经济渗透,故B项正确。5(2019揭阳模拟)有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由此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的主要动机是()A按照美国的需要来重塑欧洲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C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D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解析:选A。由材料“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

5、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意在便于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故A项正确。6(2019南昌模拟)1949年,美、英、法、联邦德国等17个国家秘密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开出了4张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这一举措()A是北约国家集体“冷战”的反映B是对违反关贸总协定的制裁C导致两大阵营贸易量急剧下滑D造成了苏联核技术应用的落后解析:选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1955年,1949年联邦德国还不是北约成员,故A项错误;巴黎统筹委员会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故B项错误;禁运影响了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苏联1949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故D项错误。7(2019江西

6、五市八校联考)1950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规定:“美国援助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资本。”该法案的本质意图是()A为美国争夺国际市场和原料B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工农业C为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服务D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态势解析:选C。1950年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时期,美国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争霸世界,故C项正确;A项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B项曲解了美国资本输出的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D项是该法案的消极影响,而非美国的本质意图,故D项错误。8(2019昆明调研)下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一战期间的欧洲B二战之前

7、的欧洲C北约华约的对峙 D欧盟建立并扩大解析:选C。材料中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属不同的阵营,说明北约华约两大阵营的对立,故C项正确;一战期间的欧洲分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这与图片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德国分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可见图片反映的是二战后情况,故B项错误; 1993年欧盟建立之后欧盟东扩,在此之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9(2019怀化期末)二战后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据此判断当时的两极格局中()A“冷战”重心地区变更频繁B“冷战”出现持续缓和态势C美苏两国形成军事僵局D美苏两国敌

8、对意识淡化解析:选C。据材料“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军事僵局,故C项正确。10(2019赣州期末)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C双方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解析:选B。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A项错误;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

9、,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苏联是为了推行社会主义,与美国共同称霸世界,故C项错误;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11(2019黑龙江六校协作体二模)1961年年初肯尼迪上台后,提出了“争取进步同盟”“粮食用于和平”“和平队”等政策主张。其中“争取进步同盟”完全是针对拉丁美洲的,“粮食用于和平”“和平队”则是面对整个第三世界的。他提出这些政策主张的真实目的是()A推动第三世界的民族民主运动B扩大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范围C把亚非拉地区变成美国的后院D增强与苏联抗衡的外部实力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

10、所学知识可知,肯尼迪上台后,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第三世界的发展,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斗争的力量,故选D项。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影响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变革以及对外行为,意图遏制第三世界的民族民主运动,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主要针对的是西欧,排除B项。C项不是肯尼迪提出这些政策主张的真实目的,排除C项。12(2019太原期末)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美国战略重

11、心转移解析:选C。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可知,美、苏控制力下降,有助于彼此走向妥协,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江西高三阶段性检测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冷战”后,在东北亚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尽管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或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作为影响半岛局势最大的外来因素,“仍继续主导着该地区谈判的进程和方向”。但布什上台前后,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美韩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

12、承诺,而布什政府的基本策略)一是坚持要求朝鲜“彻底地、可验证地、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美不“奖励”朝鲜拆除其核计划;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三是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博尔顿战略”,即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核心内容,加强海上检查,以达到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实现阻断朝鲜外汇来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外部促进朝鲜体制崩溃的目标;四是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和加紧构筑东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摘编自张业亮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1)根据材料,分析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2)根据材料,分析朝核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提出你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合理化建议。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美国、朝鲜、世界三个角度来论证美国在朝地位受到挑战的背景。(2)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等信息可知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继续占据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第二小问建议,首先必须坚持半岛无核化,这符合各方的利益;要充分考虑朝鲜对安全的合理诉求;要坚持用和平手段来解决朝鲜问题等。答案:(1)背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各大国多方制衡的格局;

14、美国力图维持其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朝鲜半岛核计划研究的不断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实质: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美国意在确保“冷战”后半岛南北关系变动及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建议:应尊重本地区国家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愿望,同时充分考虑朝鲜的合理安全诉求;实现美朝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常化;保证一个非核朝鲜的安全;推动朝鲜半岛南北和解与发展;把朝鲜纳入与其邻国的经济交往之中。(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4(2019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时间西方国家苏联与东欧中国1945年

15、以前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签署,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1944年苏联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未在协定上签字1945年2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函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提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应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面代表1945年6月25日中共代表董必武与其他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61948年1947年5月9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批准 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对西欧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援助1947年7月莫洛托夫计划,提出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1946年,苏军撤离中国东北苏联与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政权的贸易总额(辽东地区除外)1947年即达 9 300 万卢布,1948年增长到 15 100 万卢布,1949年更增长到 20 500 万卢布1949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