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4115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三十三汉代儒学联郡国并行制的后果是诸侯国势力膨胀,形成地方割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注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拓新儒学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辩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搞清楚啊,可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一、背景1国力的恢复和强盛: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潜伏的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黄老之学的过时: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

2、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二、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1内容思想主张目的“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2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

3、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3汉武帝推广儒学(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取得民间独尊的地位。4影响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

4、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注黄老思想中“黄”指的是黄帝的学说,即修身、养生;“老”指的是老子的学说,即治国、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汉初以此为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实质相同:思想专制。注三纲五常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拓太学是官办

5、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补儒学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表现:(1)选官的指导思想,如举孝廉,以经取士。(2)以礼入法,儒家思想为法律指导思想。(3)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重难点汉代儒学解读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史料一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

6、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摘编自汉书武帝纪史料二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儒学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目的。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儒学地位高以礼教化天下提高儒家弟子的政治地位,激励读书人允许博士招收弟子,学习儒家的人数不断

7、扩大“天人合一”思想“三纲五常”思想人性具有等级之分的主张(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一从学官的设置、儒学的推广等方面阐释了汉武帝在崇儒中的措施,儒学思想的发扬客观上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史料二三句话分别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综合史料可总结其目的。提示(1)儒学促进了社会教化和风尚的变化。(2)观点:“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的观念;人性分等级的主张。目的:从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立场出发,神化专制皇权,把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结合起来,为统治阶级服务。系统认知董仲舒的治国思想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

8、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三)纵引横联汉代的

9、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并改造了先秦儒学。(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但带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不占统治地位。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

10、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随堂巩固训练1(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读懂“五经”是古老的文献,为孔子(老子/孔子)晚年编订。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述而不作”“厚古薄今”本也是儒学的传统。汉代崇尚儒学“五经”,这说明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做对选2(2014全国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

11、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读懂秦朝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实行严密的法律制度,不注重亲情伦理与上下尊卑,汉代儒学独尊后,亲情伦理与上下尊卑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在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趋同/迥然),这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体现儒家伦理的强化(弱化/强化)。做对选3(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

12、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读懂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即民本(民本/君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小于/大于)民的地位,这表明董仲舒背离(继承/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做对选1(2019衡水联考)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解析:选C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占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兼并从而达到巩固

13、统治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商鞅变法与土地兼并的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缓和矛盾,通过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并未否定帝王之制,故D项错误。2(2019湖北华师大附中模拟)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解析:选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些士大夫不问政治,流行清谈,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诗、赋、小说、绘画等成就较高,故A项错误;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

14、儒家在这一时期虽然不问政治,但是在佛道思想的冲击下,开始融合佛道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所以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积淀与发展,故C项正确;这种现象并没有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故D项错误。3(2019赣州联考)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解析:选D材料主旨并非强调法学本身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法律具有儒家特点,不是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律人才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可得出中国

15、古代的法律呈现出以礼入法的特点,即法律具有儒学化的特征,故D项正确。4(2019云南师大附中摸底)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制度,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由此可见当时()A太学生经考试合格才可到政府任官B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C太学生的教育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D太学生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特权点拨:博士弟子选送的权力归属。解析:选B题干提及的是太学生的选送,不是太学生考试合格后的去向,故A项错误;题干中“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太常是中央官员,位列九卿之一,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郡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故B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太学生的教育导师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