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概论3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121220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艺术概论3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媒体艺术概论3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媒体艺术概论3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媒体艺术概论3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媒体艺术概论3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媒体艺术概论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艺术概论3(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媒体艺术概论,2012-2013第二学期01-10,13-18周 主讲:付苗 安康学院艺术系,第三章 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新媒体艺术的基本属性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类型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新媒体艺术的模型?,新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领域和实践型应用学科。 他是一门年轻的的艺术学科,除了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早期探索外,真正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数字艺术作品并开始被社会大众认可,还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时期恰恰也

2、是因特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时期。) 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必须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字科技手段。 学科内容的设定:该学科主要涉及视觉艺术、信息设计、网络传播、人机界面、多媒体、交互设计、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方面。,新媒体艺术的学科依托、研究领域和主要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一 新媒体艺术的基本属性,著名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新媒体艺术学者阿斯科特博士指出的: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和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5个阶段:连接、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接,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以及你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会出

3、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和经验。 阿斯科特进一步指出:在面对和评析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时,我们要提的问题是:作品具有何种特质的连接性与互动性?它是否让观者参与了新影像、新经验和新思维的创造?,新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是视觉设计、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的学科,同时新媒体也具有大众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属性。 因此,新媒体艺术具有设计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服务的特征。,视觉艺术和设计,艺术层面,科技层面,媒体层面,应用层面,大众传媒 公共媒介 网络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 网络技术 多媒体,社会信息服务 数字娱乐 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 金融,CG,数字媒体和大众传

4、媒,数字媒体和社会服务,数字媒体和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分析和研究内容,新媒体艺术应用在那里?(社会实践及就业) 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动画、数字电影和游戏等数字娱乐产业和社会服务等内容,如:地铁导航、公园导航、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银行、宾馆、旅行社、酒店等的信息设计和多媒体导航设计(如触摸屏)、影楼的数码婚纱设计和相关多媒体服务,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设计,科学教育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多媒体导航和虚拟交互设计所有这些领域的信息、界面、色彩和图形、影音效果设计多数都是新媒体艺术参与完成创作。,二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类型,1 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和展示手段; 2 多媒体

5、、多感官的表现形式; 3 广泛的表现题材和展示空间; 4 新媒体艺术分类;,自古以来,任何艺术形式都与艺术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史就是媒体演变的历史。 媒体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变迁。同样,艺术的特征也往往是根据艺术媒介来分类的,如视觉艺术中的雕塑、摄影、绘画、建筑、工艺等;听觉艺术中的音乐、歌曲等;视听艺术中的戏剧、舞蹈、电视、电影等;视觉想象艺术中的文学、是个等,因此,通过人的感官接触方式来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并得到多数业内专家学着所认可的分类方法。 通过人的感官接触方式来决定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应该属于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的范畴。但是,和传统

6、的视觉、听觉艺术不同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以下介绍的更为独特的表现特征。,1 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和展示手段; 以计算机为创作工具的艺术作品很多,如,具有交互特征的多媒体艺术作品、电子游戏类艺术作品、影像视屏艺术作品、数字图像类作品等等。 在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实践中,数码技术必须作为工具来使用,但是,它并不排斥传统绘画工艺和技巧,自此产生的作品也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目前,很多画家和艺术家在创作混合媒介艺术作品时,越来越多的借助彩色喷绘打印机、数码丝网印刷机等电子手段进行创作,结合手绘、拼贴等传统技法,创造出具有新奇审美特效的艺术作品,如电脑版画、电脑油画等新的视觉效果的作品。,2 多媒体、多感

7、官的表现形式 ; 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就是“多媒体”和“超媒体” 的艺术,数字化处理又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电影、电视等不同的媒体信息“翻译成为统一的“世界语”,即数字语言,不仅有传统的视觉语言,还可以借助三维动画技术和合成技术,表现出更多奇幻世界。即又能成为各具特色的“地方语言”。,3 更广泛的表现题材和展示空间 ;,老爸,你是我的超级英雄 老爸总是无所不能的,上得了房顶,锄得了草坪,真是我的超级英雄!来自意大利插画师Giulia Pex,喜欢打扮的狗狗 从平面设计转行到摄影师的Sebastian Magnani给狗狗们穿上衣服和假头套, 煞有其事地打扮成人的样子,真的是“”啊!,计算

8、机数字图像合成艺术 “技术的支持达到艺术的效果”,计算机数字图像合成艺术,Emil Nystrom老爸和他的女儿 有个艺术家的老爸,真是伤脑筋,总喜欢把女儿“做实验”, Emil Nystrom老爸 把他的女儿做了这一组创意作品,女儿的可爱在这里展现无疑。,4 数字媒体艺术分类 ;,根据表现方法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的分类,三 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1 界面式数字媒体艺术; 2 沉浸式数字媒体艺术; 3 界面与沉浸式交互艺术的比较;,“交互艺术”是? “交互艺术”作为新兴起来的一门数字媒体艺术形式,是特指欣赏者(观众)能够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手段和智能化艺术作品实现即时交互,并由此达到“

9、全身心”的融入、体验、沉浸和情感交流。 也就是说交互艺术先由作者制定规则从事创作提供元作品然后鼓励访问者参与以改变作品形态的方式作为对访问者的反馈。作品形态的转变对互动艺术来说主要由访问者决定。,交互艺术的特点: 交互艺术认为人们在艺术作品观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可变的,并把参观者看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受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它要求参观者参与到作品中来并通过这种互动使作品本身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实时的、可变的艺术效果,这种动态和交互也就是作品生命力所在。,交互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据互动方式) 一 桌面式; 二 现场式;,桌面式 桌面式交互作品主要通过电脑与因特网实

10、现,人人都可以在不同时间来进行参与,由网民进行异步设计或管理,所以这些作品可以随时间流逝不停的改变形象。比如2008年10月,由故宫和IBM公司合作推出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就在因特网上开启了虚拟故宫的“大门”,这个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在因特网上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它不但再现了故宫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和精美的文物,而且特别强调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游客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虚拟故宫,包括大臣、太监、宫女等,在游玩过程中人们可以聊天拍照,欣赏宫中藏品并观看故宫里各种生活场景,如“皇帝用膳”等,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如斗蟋蟀、射箭和下围棋等。,目前,借助搜索引擎、多媒体动画、聊天工具、

11、虚拟漫游和VRML虚拟三维展示等手段,桌面式交互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场式 和桌面式交互作品不同,现场式交互作品主要是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虚拟现实”或“多通道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如言语、眼神、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和动作通道(如语言、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并实现即时反馈,而观众则以并行或非精确的方式“沉浸”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中,并借助可接触式或虚拟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与艺术品的“对话”,这种多通道、多媒体的智能人机交互作品可以分为界面交互式新媒体作品和沉浸式交互作品。,这种艺术形式为创意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2、给创作者和体验者都带来了新的空间。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观众在创作和诠释艺术作品方面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特别是观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往往成为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1 界面式数字媒体艺术; 界面交互式新媒体作品是目前国内外展览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语言、触摸、手势或操控控制杆、遥控器等肢体动作与作品进行交互,并通过观众面前的屏幕或“交互墙”(图示)产生反馈结果。 通常放置在较为宽阔的开放空间中,这些互动作品的人机“界面”明确,强调观众通过直接“接触”产生互动的结果。,2010年“编码与解码:国际数字艺术展”上的部分界面交互式作品,这种人机交互的模式对观众的心理体验

13、往往接近于电子游戏,它更强调观众或“玩家”的直接动作所产生的惊奇感和愉悦感。,2 沉浸式数字媒体艺术; 沉浸式交互作品主要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环境体验”或“多通道交互”的人机交互模式形式的出现。 这种艺术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如艳遇、延伸、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和动作(如语言、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作品反馈时间往往有间接、环绕、滞后、延迟的特征,而观众通常“沉浸”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并通过作品的互动探测装置(如光钎、触控和投影传感器等)与作品互动。,3 界面与沉浸式交互艺术的比较;,作业,1 论述微博、猫扑、优酷这三者之间在媒体传播意义上的差别? 2 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人的那些艺术行为,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有那些影响?,当然还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以及需要我们今后去拓展挖掘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