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17680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世界地理 课时规范练45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45世界主要国家高考题组1.(2016天津卷,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1巴西地形示意图表1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耕地面积(单位:万公顷)年份国家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6 1006 5008 0007 8009 400中国12 17812 17213 53913 51613 859注:巴西粮食作物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年份国家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11 66013 80014 00016 30019 300中国49 80052 87054 64058 95060 710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

2、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图2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图3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3)巴西于2016年8月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当时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

3、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巴西与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的对比分析。从表1看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比中国低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潜力大。对比中国和巴西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巴西粮食单产不高增产潜力较大。第(2)题,主要考查巴西降水地区差异及原因。从图中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且大部分位于南半球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3)题,主要考查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的影响。有利影响从促进文化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不利

4、影响从大量旅客对巴西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角度来回答。模拟题组(2018江西南昌摸底)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据此完成23题。2.该国()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距离海洋远,降水稀少C.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 0 以上D.地势起伏大,河流发育3.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滑坡和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A.B.C.D.答案2.D3.B解析第2题,据图可以判断,该国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北高南低,A项错;该国除北部高山地区外,西南季风在山地迎风坡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B项错;该地北部高山地

5、区终年积雪,C项错;该国地表高低悬殊,山高坡陡,多河流发育,D项对。故选D项。第3题,该国地势陡峻,植被覆盖率低,人口稠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壳岩石破碎,加上降水集中,多滑坡和泥石流,正确。故选B项。(2018四川成都模拟)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4.在乌布遭遇毫无预兆的一场阵雨的成因最有可能是()A.对流活动强烈B.台风活动频繁C.西南季风强盛D.东北信风控制5.路边石缝中

6、“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B.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C.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答案4.A5.D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气温高,水汽充足,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因光照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A项正确。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小,因此无台风活动,B项错误。从纬度上看,该地位于南半球,而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北半球,C项错误。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因此不受其控制,D项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时,正值下雨,因此此时光照不充足,A项

7、错误。暖流位于海洋中,对陆地石缝冒热气没有影响,B项错误。该岛河流呈放射状水系,地形以山地为主,且地形与石缝冒热气没有关系,C项错误。石缝冒热气,说明地下有裂隙,地球内部的热能才会释放出来。巴厘岛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使岩层产生裂隙,释放地球内部的热能,D项正确。(2018山东青岛质检)慕尼黑地处德国西南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在慕尼黑的部分地区,尽可能做到退耕还绿,构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群落生境组合,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据此完成67题。

8、6.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A.大量可利用的荒地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发达的高速公路网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7.在“绿腰带”地区适合种植()A.柑橘和水稻B.蔬菜和玉米C.小麦和鲜花D.牧草和马铃薯答案6.B7.D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绿腰带”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场所,能够发展的前提应是市场需求,与大量的荒地没有关系,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绿腰带”位于城市郊区,接近城市,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不是发展的前提,C项错误。有现代技术的农民,若没有市场需求,也不可能促进“绿腰带”的发展,D项错误。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德国靠近北海,纬度较高,而

9、慕尼黑海拔相对较高,气候比较温凉。水稻、柑橘、玉米属于喜热作物,因此不太适合种植,A、B两项错误。该地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鲜花种植,C项错误。该地气候温凉,比较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马铃薯属于喜温凉的作物,因此可以在此种植,D项正确。(2018四川遂宁三诊)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千米,面积约80平方千米。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上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810题。8.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冲积岛向西B.冲积岛向东C.珊瑚岛向南D.火山岛向东9

10、.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是因为()A.远离大陆B.热量条件不足C.降水较少D.土壤发育差10.该岛将来会()A.逐渐缩小B.不断抬升C.持续扩大D.基本不变答案8.B9.D10.A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度较浅,每年都在移动位置,判断塞布尔岛是由海流挟沙冲积形成,C、D两项错误。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美洲东岸中纬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岛的移动方向是向东,A项错误、B项正确。第9题,海陆位置对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与远离大陆没有关系,A项错误。从纬度上看,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而且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热量条件和降

11、水条件能够满足乔木的生长,B、C两项错误。该地主要为细沙覆盖,土壤发育差,因此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D项正确。第10题,该岛由海流挟沙冲积而成,沿海为水质浅滩,海拔并不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低纬温差变小,洋流势力减弱,搬运沉积作用随之减弱,加上海平面上升,因此该岛面积会逐渐缩小,A项正确。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岛,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太子港位于戈纳夫湾东南岸附近的库尔萨克平原上,是海地的首都和第一大港口。2010年震后重建着力推广太阳能以提高能源供给率,两国交界处的恩里基洛湖是拉丁美洲陆地最低点,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据此完成1113题。11.太子港外运的货轮

12、里主要载货最可能是()A.咖啡、剑麻B.电子元件C.车辆、机械D.化工产品12.太子港推广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高峻,太阳辐射强B.邻近美国,能源输出市场近C.地处背风坡平原,晴天多D.光电产业发达,开发成本较低13.多米尼加()A.河流短促,恩里基洛湖淡水鱼丰富B.降水丰富,夏秋常受飓风袭击C.森林缺乏,以荒漠草原植被为主D.人口众多,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山地答案11.A12.C13.B解析第11题,海地有种植园,多经营咖啡和剑麻。海地主要出口咖啡、可可和加工制成品等产品,进口食品、燃油(成品油)、工业制成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和日用消费品等。故太子港外运的货轮里主要载货最可能是咖啡、

13、剑麻。第12题,从纬度位置看,海地岛盛行东北信风,海地正处于山地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晴天多,利于推广太阳能,选择C项。第13题,恩里基洛湖是拉丁美洲陆地最低点,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属于内流湖,湖水盐度高,不适宜发展淡水鱼,A项错;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夏秋常受飓风袭击,B项对;降水丰沛,以森林为主,C项错;人口众多,城市多分布在平原,D项错。14.(2018辽宁实验中学等部分重点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属温带海洋气候,个别年份夏季降水偏少。2016年1月,该岛发生了森林大火,扑救十分困难。专家指出:单靠消防员根本无法真正灭火,因为岛上的土壤变得

14、干燥后会转变成易燃的“褐煤”(又称柴煤)。材料二塔斯马尼亚州是澳大利亚联邦唯一的岛州,制造业是该州的主要产业,乳畜业、园艺业、渔业在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霍巴特是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现有人口20万,是各国南极科考征程中重要的补给站。材料三塔斯马尼亚岛略图。(1)指出这次火灾能否影响霍巴特,并说明理由。(2)说明塔斯马尼亚岛火灾难以扑灭的原因。(3)霍巴特是南极科考重要的补给站,除了优良港口外,请分析在霍巴特建南极科考补给站的有利条件。答案(1)能。理由:该地区位于40S以南,全年主要受西风带(西北风)控制。(2)夏季蒸发旺盛,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森林广布,土壤有机质含最高,可燃物质多,火势较大:

15、有西风影响,加快火势蔓延;人口较少,救援力有限。(3)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南极大陆较近;位于河口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食物供给充足;岛上(首府)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风向对火灾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塔斯马尼亚岛地处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着火点位于其西北部,因此能被火灾影响。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火灾难以扑灭的原因。火灾难以扑灭的原因应从天气状况、火灾范围、火势、风力作用以及救援能力等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该岛有的年份夏季降水少,森林大火发生时正值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森林广布,属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区多枯枝落叶层,土壤有机质含最高,可燃物质多;图中显示着火点数量多;地处西风带,风力加快火势蔓延;当地地广人稀,救援力有限。第(3)题,主要考查南极科考的物质补给。南极科考补给站的有利条件应考虑距离南极洲较近、补给物资、淡水资源充足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