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浮力与溶液质量分数练习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755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浮力与溶液质量分数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浮力与溶液质量分数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浮力与溶液质量分数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浮力与溶液质量分数练习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与溶液质量分数1、一个物体在甲溶液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溶液中处于悬浮状态,且两溶液中液体的深度相同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的关系是()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2、把一根蜡烛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4克,若把蜡烛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为(蜡烛的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A4克B5克C4.5克D3.6克3、当物体在足够深的水中处于自由状态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在水中一定下沉到水底B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在水中也可能漂浮在水面上C密度小于水

2、的物体在水中一定处于漂浮状态D相同质量的木块和实心铁块,木块的浮力大4、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AF1F2BF1=F2 CF1F2D无法确定5、公共厕所自动冲洗用的水箱里有一圆柱形浮筒P,出水管口有一个圆片形盖子a,两者用短链相连(如图所示)若水箱的深度足够,要实现自动定时冲洗()A只要浮筒P的体积足够大B只要浮筒P的质量足够小C盖子a必须比浮筒轻D浮筒P的横截面积必须大于盖子a的面积6、某物体重为0.5N,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A一定为0.3N B可能

3、为0.2N C一定为0.5N D可能为0.4N7、在一定温度时,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该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大于S% B 等于S% C 小于S% D 无法判断8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mg,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Aamb g B m(ab)b g C amb g D(ab)m g9、 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Ac=a+2b B c=a+bC c=2

4、b-a D c=2a-b10在2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为10%,如再加入5gA或蒸发掉32.26g水,都可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A的溶解度为( )A 13.4g B 15.5g C 16.7g D 无法计算11将质量分数为50和3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配制成质量分数为40的氯化钠溶液,应取这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A1:3 B1:1 C5:3 D3:112对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加入10克水;加入10克同种溶质,且完全溶解;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10克;蒸发掉10克水,无晶体析出,操作后的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A B C D13含硫酸质量分数为70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40 B小于40 C等于40 D无法确定14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或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15、弹簧秤下吊着一个质量为0.78kg的金属块,当金属块全部浸没在底面积为10cm2的柱形容器的酒精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减小至0.8N。则酒精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P=_Pa,金属块的密度=_kg/m3。 16、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

6、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小球质量是 g,甲、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之比甲:乙 4:5(选填“”“=”或“”)17、人们常用“冰山一角”来形容事物显露出来的仅仅是其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还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事实上,冰山浮在海水中的确只露“一角”,那么这露出的“一角”到底占冰山大小的多少呢?请你用物理知识通过计算和简要是文字具体说明(冰=0.9103kg/m3,海水=1.03103kg/m3)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

7、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8、如图所示质量为400g,底面积为50cm2的溢水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倒入某种液体至溢口,液面高为10cm,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176103Pa问:若将长16cm,密度为0.9103kg/m3的圆柱形物体竖直放入该液体中(不倾倒),试判断该物体静止时与容器底部是否接触19、小明想比较牛奶的密度和豆浆的密度的大小,可身边没有密度计,也没有天平和量筒。请你帮他设计原理不同的两种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至少两种)要求:其它器材任选;简要写出比较的方法。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8、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

9、了基础。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0、如图所示,在盛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

10、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则木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