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9211701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精编精校政治专题八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八】生活智慧与探索世界【考情分析】本专题主要学习哲学的基础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从近几年高考看,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根本观点、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与规律、意识的本质及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与认识关系、真理、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等。从题型看,往往依托哲学家的代表性观点、成语、俗语、漫画等,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哲学的基本观点;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例,以主观材料题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结合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

2、所获取的成果,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结合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尤其是“生态建设”的提出,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和联系的普遍性,另外党和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不同地区、行业的具体表现,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考查实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检验作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等。【知识归纳】重点内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

3、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某一领域的规律;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

4、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通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积极投身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难点内容1、意识的本

5、质与作用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的环节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

6、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正确把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认识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谓正确的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相反,与客观事物不符合的认识就是错误的认识。从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区别来看,能够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必须具备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一种认识是否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主观认识和客观

7、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怎样用实践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易混点1、哲学就是世界观。()辨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能上升为哲学,只有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

8、观才是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等于哲学的基本问题。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辨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都来源于实践。4、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辨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故终极真理说法是错误的。【考点例析】1. 【宜昌市201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

9、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生活处处有哲学A B C D【答案】B【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错误。人们关于公平问题的哲学争论是因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遇到了困惑,所以错误。 2.【汕头市20112012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学习哲学。

10、这是因为A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B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哲学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设问是“这是因为”,因此应回答哲学的作用,CD与题意不符合。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B不准确。3.【吉林省吉林四中2011-2012学年月考】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D具

11、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答案】C【解析】题中的信息“在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创立了解析几何”,由此可见,哲学为具体的研究提供了指导。A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D与题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4.【乌鲁木齐地区201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 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

12、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A. B. C. D. 【答案】C【解析】“四个字人字以不问结构构成,高度概括了人生 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体现。这四个字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题中不是研究哲学的产生和作用,与题意不符合。5.【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第六次月考】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13、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答案】A【解析】A的意思是说,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天地结合的产物,并在阴阳二气的接触推荡中变化。他从万物的共同性方面抽象出一个万物由以构成的“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概念,它相当于我们今日所谓的物质。B是唯心主义观点,C夸大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看到了运动但认为运动是意识的运动,是唯心主义。6.【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2011年11月,我国的天宫、神舟顺利对接,神舟八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AB C D【答案】C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2011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D“物是观念的集合”【答案】B 【解析】杨泉的水一元论,认为水是根本。水里的混浊部分,下沉就成为了土,水变为蒸汽,就成为了天。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CD是唯心主义观点。8.【2012届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文综】右侧漫画中的领导高呼“一律抓紧抗旱”,对这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D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答案】B【解析】是否一律抓紧抗旱,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刀切。这幅漫画中的领导不分实际情况,从主观出发,是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必然瞎指挥。9【哈六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