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649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 平面镜成像 问题式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4.2 平面镜成像 问题集课标要求: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1、平面镜所成的像

2、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一块 、两根相同的 、 、 。课中问题:一、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 1、平面镜如何放置?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 二、实验过程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3、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什么?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

3、7、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有哪些?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三、平面镜的应用有哪些?四、凸面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五、凹面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经典例题:1、决定物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A、物到镜的距离 B、镜的高度 C、镜的宽度 D、物的大小2、人站在窗前照镜子,他想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像,应该( )A、让自己的脸正对窗口 B、让镜子正对窗口 C、让镜子尽量靠近自己的脸 D、换大些的平面镜3、树在水中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树的_像,后者是竿的影子,从它们的成因看前者是由于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_引起的。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 A3:40 B4

4、:20 C8:20 D9:40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6、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7、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的灯的“倒影”是 像(填“实”或“虚”),该“倒影”距

5、离湖面 米。8、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

6、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课后思考题:1、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当她向前走近1m后,此时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_。凸镜对光线起_作用;凹镜对光线起_作用。汽车的后视镜是 面镜。3小强身高15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2米处照镜子,则他在镜中的像高_米,像到他本人

7、的距离为_,他以05米/秒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时,他相对于他的像的速度是_。4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像.(填“虚”“实”)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离开平面镜越来越远时,他在镜中成的像 (选填“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大小不变”),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将 6.下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7.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C. 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8.哈哈镜的秘密当你走进哈哈镜陈列室就会发现人们对着镜子哈哈大笑。如果你挤过去,站在镜子跟前,看到

8、自己的模样是那样滑稽,也会笑个不停。你知道哈哈镜为什么会把人照成那副模样吗 ? 知道了这个奥秘,你就会在家中,在你身边,找到很多哈哈镜。你已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大小跟实物的大小相同,平面镜可以照出人的原样,那么你想过没有,如果镜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圆柱面,就会照出如图中的那种模样 ! 如你凑近 电镀的自行车铃、自行车把、家具腿,擦亮的水壶,小汽车外壳 电镀的小勺、灯泡等,你的鼻子可能被照得很大,也可能被照得很小,这就要看上述物体表面是凹的还是凸的了。你现在知道哈哈镜的奥秘了吗 ? 如果吹起了一个大的肥皂泡 (在肥皂水中加些甘油或糖,可使肥皂泡不易破灭),如图所示。你站在肥皂泡前,只要距离合适,

9、就会看到从肥皂泡前部的外表面反射形成的你自己的正立缩小的像,在后部的内表面反射形成的你自己的倒立缩小的像。真是奇观!。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课本和互联网上收集关于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资料,并注意观察。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

10、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