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636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章练习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一、选择题1.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 ) A.17.5mmB.17.5cmC.17.5dmD.17.5m2.下列有关测量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3.旋转餐厅多数位于摩天大厦或者高塔之顶楼旋转餐厅的地板之下有轨道移动,这令整个餐厅360度旋转,食客可以一边就餐,一边饱览户外景色(如图)如果以旋转餐厅的地面为参照物,则( )A.就餐的顾客是静止的B.就餐的顾客是运动的C.楼下的

2、酒店是静止的D.周边的建筑是静止的4.下列物体长度的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A.小明身高约1.6mm B.一根新铅笔长17cmC.手指甲宽约10nm D.学校的课桌高为80dm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 cm、5.36 cm、5.34 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5.36 cmB.5.35 cmC.5.356 cmD.5.3567 cm6.小红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小红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小红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

3、7.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8.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9.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值和另一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C.误差可以减少,也可以避免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它

4、们的s-t图象如图1所示 . 由图象可知( )A.甲通过的路程一定比乙大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小C.经过6秒,甲乙一定相距3米D.甲乙间距离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1.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B.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C.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D.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12.在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在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 s可跑40 m。在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 min能飞翔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的速度最大B.旗鱼的速度最大C.褐海燕的速度最大D.三者速

5、度一样大二、填空题 13.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的,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甲是_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是_的 14.小华坐在一列火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另一列车情况如图所示小华乘坐的列车_停在轨道上;另一列车_停在轨道上;两列车速度大小方向_均相同(均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1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下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甲做_运动,乙做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16.小明在窗前看见小狗欢欢正在墙边晒太阳.过一会儿,小明又发现 欢欢已躺在花园中。小明笑了笑说:“欢欢跑得真快啊!”小明判断小狗欢欢在跑动的依据是:欢欢相对于窗户的

6、_ 改变了.这里的窗户就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 _ 。 17.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_m 1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_(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_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选填、=) 19._能方便地用手启动和停止,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

7、时间间隔;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_和_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20.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21.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_运动和_运动 22.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木块的长度是_cm 三、实验探究题2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

8、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 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s内 _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 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 2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 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 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9、2;C 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 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 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 (3)铜丝直径表达式是_ 四、综合题25.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勇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m。 (2)小勇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m/s。 26.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0、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

11、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

12、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_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