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11602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标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物流标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物流标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物流标准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物流标准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标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标准化.(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操 作 方 法,物流标准化的发展 现状、问题及趋势,趋势,问题,现状,概述,(一)概念 标准是指为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在总结实践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重复性特征的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一、物流标准化概述,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

2、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它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二)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加为广泛。 包括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这是由于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并且经多年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很难改变。所以通常在各个分系统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物流标准化系

3、统,有一个适应及协调的过程,而不可能全部创新。,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称为标准的“三性“)。 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并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管理)相适应。 民主性指标准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减少阻力,易于贯彻执行。 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物流过程不象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不注意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由

4、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有了大幅度上升,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我们要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否则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并增加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三)物流标准化的作用,1在物流系统管理中,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除了需要一个适合的体制形式外,还需要有许多方法、手段。标准化是手段之一。方法、手段不健全,会影响物流决策与指挥水平。,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标准化可以带来效益,这在生产技术领域早已被公认,在物流领域也是如此。物流系统实行标准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

5、流,由于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更多效益。,3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例如,集装箱、集装托盘、集装架的发展及时推行标准化,可以促进物流管理现代化、系统化。,4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物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流通领域看,上接生产系统,下接消费系统;从生产物流看,下面又接续着不同工序。在物流全过程中,又和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商流系统相交叉,彼此有许多接点。为了使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标准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四)物流标准的种类(三大类),1.基础标准 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

6、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 (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最小公约尺寸( ISO 600*400mm) (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是最小的集装尺寸:1200*1000mm (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设计建筑物的长、宽、高尺寸 (5)物流专业术语标准 (6)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 (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2.分系统技术标准 (1)运输车船标准:如火车、货船、拖挂车、卡车、配送车等 (2)作业车辆标准: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车等。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重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传输机具标准:

7、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准 (4)仓库技术标准: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 (5)站台技术标准: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7)货架、储罐标准: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1)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各岗位的职责及权限范围 (2)物流作业标准是指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五)内容,物流标准化的体系,物流通用基础标准,物流系统建设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作业标准,物流信息技术标准,物流

8、服务标准,(六)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 政府从宏观管理出发,要求建立统一的企业运营绩效、管理等指标体系以及企业共性管理的相关规范,所以要制定管理类标准 企业从技术角度出发,最关心的是相互之间的管理与技术接口问题 客户从物流服务要求出发,需要制定标准规范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如物流服务合同、物流服务质量标准等。,2.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 通过各行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推动各地物流信息化的进程,3.科学发展原则 把基础打牢打实,用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观点指导物流标准化的进程,4.推进企业创新原则 应鼓励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如企业物流规划、物流企业服务模式、服务功能

9、等方面的标准以及物流作业规程及物流设备等标准,(七)物流标准化方法,1.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尺寸 物流标准中的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一般属于个别企业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制定的。作为统一的物流标准主要是指技术标准,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 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各个环节的配合就以其为依据。,2.确定物流模数 物流模数即集装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与其有关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集装基础模数可以按物流基础模数600mm X 400mm的倍数推出系列,也可以以基础模数从大型运输卡车或集装箱的分割推

10、出系列。,3.确定物流系列尺寸 从物流模数中选择部分或全部作为定型的生产制造尺寸,从而确定包装容器、运输装卸设备、保管器具等系列尺寸。,二、国内外现状,(一)国内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1.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部分物流相关标准体系,但其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 2.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 3. 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同步协调性 4. 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字符组合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含义 国际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和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

11、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及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国际物流标准化发展状况 1、ISO 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2、EAN. UCC EAN是指全球开放的对物流单元和物流结点的编码,可以用确定的报文格式通信,国际化的EAN. UCC标准是EDI的保证,是电子商务

12、的前提,也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美国 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 日本 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3、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现状,欧洲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是1961年由欧盟16国成立的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目前设立了第320技术委员会,负责运输、物流和服务(TRANSPORT-LOGISTICS AND SERVICES)的标准化工作,相关的还设立了第278技术委员会,负责道路交通

13、和运输的信息化,分14个工作组进行与ISO/TC204内容大致相同的标准制定工作。另外还有第119技术委员会和第296技术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三、问题,1、制定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 由于物流及其物流管理思想在我国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这就必然导致了在标准制定内容上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同时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各地区各行业各自为政,物流标准不一致,跨区域性、多式联运物流效率下降,(2)在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缺乏

14、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 仓储、装卸和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我国物流系统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各环节因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3)信息标准化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4)采

15、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 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标准包括物流相关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因此,目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所占比例很低,这必将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设下障碍。,2、推广、执行存在的问题 (1)体制性障碍 如前所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物流管理形成了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物流系统各分系统的标准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分别管理,且执行的是本行业内的标准,这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十分不利,(2)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 一些国有企业和相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的作用,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状况十分严重,市场经济

16、要求社会化的专业细分,但现在分离进程非常缓慢,很多企业的物流都依赖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标准化程度极低且破损率极高,大大降低了物流速度,提高了物流成本。,(3)物流市场发育不足 物流市场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还比较陈旧。,3、物流标准化人才极其匮乏 由于中国的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思想诞生较晚,历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对物流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物流人才极其缺乏。目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相关行业转过来的,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人少之又少。特别是对于物流标准化而言,人才匮乏现象更为严重。,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我国物流标准化才刚刚起步,物流市场上缺乏强势的大型物流企业,单纯依靠市场难以在短时间推广统一的物流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