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402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电磁波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2了解电磁波在电报、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方面的应用3知道电磁波的能量在太阳能、激光、射线等方面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出电磁波的应用分为信息和能量两个方面的观点2经历观察与思考过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广泛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波在信息和能量方面的应用【难点】电磁波的调制和解调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7,完成以下问题:电磁波在信息方面

2、的应用源于三方面:一是电磁波携带信息;二是电磁波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三是电磁波能承载并传播信息,充当信息传播的媒介【合作探究】演示一电磁波携带信息1在许多情况下,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物质其固有信息会被电磁波带出来例如: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某种盐燃烧的发出光谱如图所示,它燃烧时发出波长为589 nm和589.6 nm的黄光,这说明这种盐中有钠元素2色谱仪根据各种电磁波谱线的位置和强度,检测某种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如下图所示3天体研究中,根据遥远星体发出的射线谱,可以知道该天体的物质组成,如下图所示演示二电磁波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充当测量或检测工具1雷达(如下图所示)与“倒车雷达”的原理相似

3、,它利用的是无线电波的反射测量距离借助雷达,可以发现军事目标2利用电磁波的透射能力,可以检查人体,这是用X射线拍摄到的第一张照片(如下图所示)后来人们常用X射线来进行器官和骨骼检查3利用X射线可以进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在DNA双螺旋结构(如下图所示)的发现中,X射线起到了重要作用演示三电磁波能承载并传播信息,充当信息传播的媒介一、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实验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下图展示了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哪个部分完成?答:由广播电台完成2其发射原理是什么?答: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需要与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调制,把音

4、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由天线将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实验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下图展示了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哪个部分完成?答:由收音机完成2其接收原理是什么?答:天线把电磁波接收下来后,先要把我们需要的电磁波挑选出来,这就是检波,即调谐选台;然后把这个电磁波所转变成的是高频振荡电流再转回低频的声音电流,即解调,然后再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声音二、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实验三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下图展示了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1电视与无线广播相比有什么不同?答:电视除了有声音的传递外还有图像2电视用什么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答:电磁波3电视声音信号的产

5、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电视节目的发射原理是什么?答:节目中的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变为电流信号,然后加载到高振荡电流上经过发射机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节目中的图像经过摄像机变为电流信号后,也要先通过与高频振荡电流的加载,再通过发射机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4电视节目的接收原理是什么?答:天线把声音和图像信号同时接收到后,属于声音的高频电流信号再通过解调、放大等环节,通过扬声器变成声音;属于图像信号的高频电流信号经过解调后,通过显像管将其还原成图像【教师点拨】1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有三个:(1)电磁波能携带信息(2)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3)能承载信息并传播信息2无线电广播:(1)无

6、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广播电台(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收音机3电视信号:(1)电视信号的发射电视台(2)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没有应用电磁波的是(D)收音机电视机AB移动电话电脑U盘CD2从广播电台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C)A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B随声音变化的低频电磁波C经声音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D经图像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3小明在看电视新闻,电视中的信息源于从电视台发出的信号该信号被电视机的天线接收下来,然后通过显像管将电信号变成图像;通过扬声器将电信号变成声音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图像,听到声音知识点二电磁波能量特性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

7、:一切电磁波都具有能量.高频电磁波、X射线、射线和激光,具有巨大的能量,能对所照射到的物体产生很强的作用【合作探究】演示四太阳光给予地球巨大的能源1叶绿素以太阳光为能量把水、二氧化碳和矿物质加工成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如下图所示)2太阳光为人们提供生活、工作最基本的温度(如下图所示)3太阳能及因太阳能而形成的水能、风能(如下图所示)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演示五电磁波能量的利用1高频淬火(如下图所示)用高频电磁波快速加热齿轮齿表,然后快速冷却,使齿表耐磨2医生用射线切割肿瘤,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3医生利用激光,对眼睛进行精巧的手术,来治疗近视眼【教师点拨】在电磁波的大家族中,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

8、有不同的用途:无线电波主要用于通信;微波主要用于通信和微波加热;红外线主要用于医疗、加热和遥控;紫外线主要用于杀菌消毒、防伪;射线、X射线主要用于医疗等【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性的是(C)A利用刀切割肿瘤B利用激光对眼睛进行手术,治疗近视眼C利用电磁波测距离D利用红外线理疗2以下设备中,主要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性进行工作的是(A)A微波炉B手机C雷达 D电吹风知识点三减少电磁污染【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完成以下问题:减少电磁污染的措施:家用电器分散摆放,不要过于集中;各种家用电器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尽量避免多种电器同时启用;使用电器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合作

9、探究】演示六减少电磁污染1电磁污染的重灾区研究表明,高压线,变电站、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基站等设施周边电磁波较为密集电磁波携带的能量也较大,是电磁污染的重灾区2生活中的电磁波辐射生活环境中,计算机、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也比较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3为减少电磁波侵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1)为减少电磁波侵害,国家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标准,限制建筑物的选址,要求住宅、办公楼与高压线,变电站、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基站等这些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障居民的健康(2)家用电器分散摆放,以免使家中某个位置的电磁辐射剂量过大,而使人体处于超量辐射的环境之中【教

10、师点拨】预防电磁污染带来伤害的措施:(1)限制建筑物的选址(2)家用电器摆放,不要过于集中(3)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及多种电器同时启用(4)使用电器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跟进训练】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和广播发射系统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其实是由于下列哪种污染造成的(B)A声音污染B电磁污染C大气污染D大气臭氧破坏引起温室效应的污染课堂小结“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11、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电磁波的应用练习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

12、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教学视频见课件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