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9211095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8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精编精校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七 世界历史精神文明专题复习辅导【考情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1近三年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2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解析题呈现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把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考查。3从命题角度上看,是把中西方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横向比较,通过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形式之一。4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专题,也是高考频繁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的内容是:人文主义的内涵、对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宗教观的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从命题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间或出现主观题,材料

2、解析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从命题的角度看,可以从知识间的横向、纵向的角度进行联系比较。纵向联系人文主义的起源、复兴和发展的演变过程为主。横向联系比较以中西文明的发展为主。本专题高考命题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专题中重大事件往往与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考查通过时政热点问题观察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科技发展史在近年来高考命题中是重点内容。从考查内容上看,三次科技革命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选点,试题对相对论、量子论的考查尤其多,经典力学在新课标区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较多体现。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分值时多时少。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问答题往

3、往会考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或以中外历史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立意,或进一步突破历史学科范围,由具体材料引入,然后综合运用史、地、政知识进行分析。对科技发展史往往侧重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专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不多的专题。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考查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考查美术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尤其是现代派绘画的考查上。从命题的角度看,将着眼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具体背景、文学艺术流派特点、代表人物以及人物与作品、艺术价值及影响的考查。高考命题的选点多与社会生活、社会时政热点相联

4、系。【知识归纳】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格拉(1)智者学派思想: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以人的眼光和感觉作为判定一切的标准;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意志;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标准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2)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积极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忽视了道德的价值和作用。2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1)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即知德

5、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意义:对人本身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的哲学新方向。(2)柏拉图: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中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二、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比较1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2不同点: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智

6、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三、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异同比较1相同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2不同点: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四、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异同纵观中西哲学史,中国哲学以人为本位,表现出“重伦理”的倾向;西方

7、哲学以自然为本位,表现出“重认识”的倾向。这种“重人”和“重知”的基本分歧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和苏格拉底。二者的比较如下:(1)从二人所处的时代上看,前者是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后者是雅典民主制度全胜,奴隶制经济繁荣(或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萌芽。(2)从思想观点上看,前者的主要观点有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后者的主要观点有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3)从评价上看,前者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称为圣人。后者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

8、深远影响。五、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1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2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9、儒家思想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纲常,如“三纲五常”。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屁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3)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

10、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六、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主要评价1含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

11、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2人文主义在雅典产生的背景(1)政治: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以及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2)经济: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3)文化:当时的希腊人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对神充满着敬畏和崇拜;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4)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5)个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不断努力。3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评价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

12、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七、对智者学派的评价1积极: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开导的作用;勇敢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批判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主张人人平等。2局限: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八、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异同点比

13、较。两个运动之间的主要联系分析1相同点:背景: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目的:都是为了资本主义获得更好的发展。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内容: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特权进行批判,都倡导发展科学、追求真理,都推崇理性,都要求人的解放,追求个性自由。影响: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都为资产阶级取得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点:背景:前者出现于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教会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后者出现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斗争目标: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后者既反对教权主

14、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文艺复兴”重在否定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文艺复兴重在否定人们原来的信仰和世界观。而启蒙运动重在建立一种新的信仰和国家制度。当然,这种信仰和国家制度的选择是建立在人们自己的思考之上的,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力而不是外在的力量去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的产物,也就是人们理性思考的产物。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把西方人文精神推进到了理性时代。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设计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指导思想:前者是人文主义,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乐观进取

15、的精神;后者是理性主义,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来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斗争形式:前者借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文学和艺术为表现方式;后者抛开宗教外衣直接与封建制度交战,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以哲学、政治学说为主要表现方式。思想深度:前者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尚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上;后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学说,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仅批判了旧制度,而且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地域:前者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扩展到西欧,中心是在意大利;后者发源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中心是在法国。影响:前者有利于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文艺的繁荣和哲学、政治学说的发展;后者冲击了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促进了哲学与政治学说的繁荣。3联系: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基础:后者的思想来源可追溯到前者的人文主义;前者对教会腐败与封建黑暗统治的揭露,为后者减少了阻力;前者使科学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为后者理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前者使哲学、政治学说得到发展,为后者天赋人权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后者把反封建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而且勾画出资本主义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