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1045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图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练(二)地图一、选择题(2019陕西西安八校第一次联考)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12题。1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A1/2B2倍C1/4D4倍2该岛屿位于北京的()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解析:第1题,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则实际面积会缩小。若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面积变为原来的(1/2)2(1/4)。第2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大致位于(1330N,14445E)附近,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纬度数越偏北越大,东经度数越偏东越大,因

2、此该岛屿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答案:1.C2.A(2019佛山调研)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完成34题。3该图的指向标是() A BC D4河流XO段的流向为()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西南流向东北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北流向西南解析:第3题,25N附近6月7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即OX方向示意东北,OY方向示意西北,正北方向在OX、OY之间,结合选项可知,该图的指向标为C图。第4题,根据图中河流的宽窄可知,XO为河流的一段支流,水流由X流向O,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河流XO段由东北流向西南。

3、答案:3.C4.D(2019陕西教学质检)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5图中隧道()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B长度大约为6 000 m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6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时10分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A B C D解析:第5题,由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隧道两端为山谷,隧道穿越区域为鞍部(海拔相对较低),图示公路沿河谷地区建设符合公路选址要求,穿越高大地形区选择利用最短隧道方式来缩短工程距离,提高运输效率符合隧道选址的原则,图示隧道设计合理;利用图示比例尺可以计算出隧道长度大约为4 000 m;图示隧道口

4、为山谷,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对隧道影响较大;隧道建设应选择最短距离,不能建成“之”字形。第6题,利用图示给出的经度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2时10分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1时10分,图示地区的太阳位于南偏东方向,若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则此时车身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路段符合题意。答案:5.C6.A(2019常德模拟)凸面镜又叫广角镜,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可以扩大司机视野,及早发现弯道对面车辆。下图为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某司机看到的凸面镜里的画面。据此,完成78题。7该凸面镜最可能设置在()A B C D8该司机驾驶的车辆正驶向()A东方 B西北方C西方 D南方解析:第7题,凸面镜主要用于弯

5、道路口处,可排除。位于山谷处,行驶时无视线阻挡;位于山脊处,车辆在山脊处行驶时有视野盲区(如凸面镜所示)。故选C。第8题,在处,镜中车辆靠近山体一侧行驶,结合靠右行驶的原则,该司机驾驶的车辆刚到拐弯处,还未转弯,结合图示指向标,车辆正驶向南方,故选D。答案:7.C8.D(2019衡阳一模)下图是我国西南某村庄(距离城市34公里)等高线地形图,水电站落差25 m。据此,完成910题。9a与b海拔差可能是()A70 m B120 m C170 m D230 m10下列与a地貌的形成有关的是()石灰岩岩层厚降水充足地下河水位深 地表水系发育植被覆盖率高重力崩塌A BC D解析:第9题,图中等高距是5

6、0 m,结合示坡线,a地中间低,四周高,海拔范围9501 000 m之间。水电站落差25 m,b海拔范围850875 m之间,a与b海拔差范围是75150 m之间,可能是120 m,B对。A、C、D错。第10题,与a地貌的形成有关的是石灰岩岩层厚,对。降水充足,溶蚀作用强,对。地下河水位深,下面侵蚀,坍塌成天坑,对。地表水系缺乏,错。植被覆盖率低,错。岩层下面侵蚀,受重力崩塌,对。A对,B、C、D错。答案:9.B10.A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完成1112题。1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12桥梁附近

7、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解析:第11题,根据河谷的位置、等高距为100 m和山峰海拔为580 m,以及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数值相等且对称分布原理,可以推出Q地左侧的等高线为400 m,则Q地的海拔范围为400500 m。第12题,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设桥梁处河岸的海拔为H,可知H的海拔范围为200228 m之间,桥梁处河岸与山峰(580 m)的高度为h,推得352 mh380 m。答案:11.D12.C(2019天津十二校联考)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甲乙丙丁位置为小黑方块所示)。读图,完成1314题。13关于上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丁之间可以通视B乙所在位置为鞍部C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 mD此地以红壤为主且土壤肥沃14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各区域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A甲地小型水力发电 B乙地棉花种植C丙地步道服务部门 D丁地林产品加工解析:第13题,甲丁之间有山脊存在,会阻挡视线,因此不可以通视,A错误;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乙地位于山谷附近,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图示等高距为5 m,甲地的海拔高度为4045 m,丙的海拔高度为110115 m,因此两地之间的高差为6575 m,因此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 m,C正确;我国的东南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红壤较为贫瘠,D错误

9、。故答案选C项。第14题,甲地位于河谷地带,河流的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可以水力发电,A正确;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不适合耕作业的发展,B错误;丙地位于山顶,游客不易到达,服务工作不易开展,C错误;丁地为景观步道,不适合建设林产品加工厂,D错误。故选A。答案:13.C14.A(2019龙岩质检)下图为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8 m。读图,完成1516题。15图示区域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与乙地高差一定为238 mB丁地与丙地高差不可能超过60 mC急流段冬季漂流人数最多D丁乙河段夏季泥沙沉积量最大16冬至日,某旅游者到达图中乙地,观察到以下现象可信的是()A北京

10、时间6点看到太阳从丙地以东的海面上升起B急流段的漂流者正向东北方向漂流C北京时间12点太阳高悬在甲地的正上空D河床垂直剖面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解析:第15题,根据等高线数值,甲地海拔范围300350 m,乙地海拔范围50100 m,高差范围200300 m,甲地与乙地高差可能为238 m,A错。丁地与丙地高差范围是5062 m,可能超过60 m,B错。急流段冬季漂流人数最少,C错。丁乙河段河道弯曲,水流慢,夏季水量大,河流带来的泥沙多,泥沙沉积量最大,D对。第16题,冬至日,日出在6点后,某旅游者到达图中乙地,北京时间6点看不到太阳从丙地以东的海面上升起,A不可信。急流段的漂流者正向东南方向漂流

11、,B不可信。北京时间12点太阳直射120E经线,但不能判断在甲地的正上空,不一定是直射,C不可信。冬季水浅,河床垂直剖面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D可信。答案:15.D16.D(2019南昌一模)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流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某中学地理野外实践社团,通过研究卫星云图发现9月23日傍晚是观测上述独特景象的最佳时机。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据此,完成1718题。17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

12、处的成员,该处是()A甲B乙C丙D丁18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ABCD解析:第17题,丙位于观测点所在山谷对面,没有地形阻挡;甲与观测点间有山脊阻挡;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等高线弯曲处表示有突出部分山体阻挡,故在观测点只能看到丙处。第18题,9月23日是秋分,在平原地区或海面上,日落正西方向。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受山脉阻挡,落日不能到达图中正西方向,应位于西南方向点,选D。答案:17.C18.D(2019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图乙等高线被省略),根据

13、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据此,完成1920题。19图乙比图甲()A比例尺更小 B比例尺更大C等高距更小 D等高距更大20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E、F海拔一定相同E、F海拔可能不同 M、N海拔一定相同M、N海拔可能不同A B C D解析:第19题,图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图幅相同,所以两图的比例尺相同,A、B错。根据剖面图曲线,图甲剖面线平直,图乙剖面线弯曲较多,说明图乙比图甲等高距更小,对地表起伏表示的更详细,C对,D错。第20题,根据图示中的海拔高度线,E在550 m线上,F在550 m线下,MN在同一海拔高度线上,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

14、的关系是E、F海拔可能不同,错,对。M、N海拔一定相同,对,错。D对,A、B、C错。答案:19.C20.D二、非选择题2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更高,请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征。第(2)题,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判断AB河段的流向。第(3)题,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丁村镇,因为有山脊阻挡视线。第(4)题,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丁处是四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的地方,因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答案:(1)盆地地形,地势中间低四周高。(2)先由北向南流,再向东南流。(3)丁。有山脊阻挡视线。(4)丁。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大。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