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020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 数列》2.5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的第五节,是数列一章的最后内容,是教材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等比数列知识的再认识和再运用,它对学生进一步掌握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发现、类比等能力的很好的一个工具。数列作为高考重要考点之一,历年高考题对数列的考察大部分是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为主线,考查数列中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有根据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和求和问题,在求和问题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错位相减和裂项相消,本节课将重点讲授其中的错位相减法,所以本节课

2、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教学分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将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即已知五个量中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量,这其中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数列模型运用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算法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还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会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会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数列求和问题,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

3、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起来解决有关的求解问题。2、通过启发、引导、分析、类比、归纳,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即错位相减法的掌握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设计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3)等差

4、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二、【身临其境】阅读:课本第55页“国王赏麦的故事”。将奖赏方式改变,甲:第1个格子放1粒,第2个格子放2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比前一个格子多1粒,直到第64个格子。乙:第1个格子放1粒,第2个格子放2粒,第3个格子放4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甲:。(很容易算出)乙:?(问题是如何求出这个和)可用以下方法求出:(1)-(2),得(数据可由计算器算出,超过了,麦粒总质量超过了7000亿吨)三、【集思广益】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2)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

5、繁为简。 当q=1时, 当时, 其他推导方法:(法一)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再由合比定理,则得,即,从而有。当时,当时,(法二)由,得,从而得,以下略。四、【迎刃而解】【例1】在等比数列中,求。变式:将已知改成,或者不给出的范围应该怎么解决?【例2】求和【例3】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其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智慧的问题。五、【学而不厌】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 当时,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3、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4、数学思想:类比、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的数学思想。六、

6、【融会贯通】基础题:课本P61 习题2.5 A组1,2提高题:求和(七、【一字一板】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1: 例2:公式: 例3: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将课本的例子进行改编构造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形成对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让学

7、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现在问题转化成了如何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和,引导学生观察式子当中每一项的特点,后一项等于前一项乘以2,乘上2后等式的两边就会出现许多相同的项,相减这些相同的项就会抵消。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引入错位相减法,为下一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做好铺垫及提供解决方法。甲乙两种方式分别得出结果,让学生更能体会等比数列的递增速度之快。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运用类比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学生不难发现: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都等于其后一项。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项和上,利用错位相减法,等式两端同时乘以公比,由此构造相同项,使其具有和谐美,错

8、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求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化简过程中出现了左右两侧同时除以将涉及到是否等于1,对进行分类讨论。学生经过讨论还发现了其他的推导方法,让学生整合自己的思路,将各自的推导过程进行展示,同学们共享探究。此环节让学生间相互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

9、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得到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之前学过的通项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将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即已知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

10、,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量,这其中就渗透了方程的思想。例1属于基础题,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先求出,再利用公式求前n项和,让大部分同学可以解决,熟练运用公式及体会方程的思想。若不给出的范围将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例2将括号打开将其分成两组,两个等比数列分别求和,采用分组求和法,又掌握一种求和的方法分组求和法。例3先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此题中渗透了转化思想及方程思想,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不但有益而且有趣。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需要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涉及到的两种方法、四种思想,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思想解决数列问题。课后作业分层次安排由基础题和提高题两个层次构成,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第 - 4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