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011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乐陵市梦之家学校初三毕业年级复习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B. 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气体参加,就不遵守了C. 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2.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B. 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轻C. 蒸发食盐水得到的食盐固体与水蒸气的质量和等于原食盐水的质量D. 铁生锈后质量会增加3.甲醇(俗名工业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甲醇完全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2CH4O+xO2点燃2CO2+4H2O,其

2、中x的数值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A. 3,-2B. 3,0C. 6,-2D. 4,04.已知在反应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3:4,当生成C、D的质量共140克时,则消耗B的质量是()A. 60克B. 30克C. 80克D. 40克5.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热量C. 打磨后镁条变亮D. 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6.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图象不能正确描述其变化过程中量的关系的是()A. B. C. D.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Cu2+、Na+、NO3-、OH-B. H+、K+、

3、CO32-、Cl-C. Mg2+、NH4+、OH-、SO42-D. Na+、Ca2+、NO3-、Cl-8.“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A. 稻草造纸B. 使用火药C. 蚕丝织布D. 冶炼金属9.“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据此说明化学变化的基础是()A. 原子的破裂B. 分子的破裂C.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D. 分子、原子同时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和原子10.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A. 用排水法收集干燥的O2B. 用燃着的小木条验证某气体是CO2C. 点燃甲烷验证生成物来

4、验证其含有碳、氢元素D.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克食盐1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信息有 表示物质的组成 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A. B. C. D. 1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炭B. 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 把某些废弃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制甲烷D. 用酒精来制造醋酸和香精1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蜡熔化B. 瓷碗破碎C. 工业上冶炼钢铁D.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14.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2N2+O2+4则中的物质应

5、为()A. H2B. H2OC. H2O2D. HNO315.几位同学在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时,他们在控制变量的问题上,几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B. 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C. 反应容器的体积一定相同D. 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温度一定相同1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40C. 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D.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二、填空题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在水、铁

6、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2)在符号Fe3+、H2O2、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和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填序号)。上述变化、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变化中“”和“”的质量比为_。18.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_ ,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_ 19.如图是A、B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A、B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1)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_m后(填“”或“=”或“”)(2)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

7、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3)有同学认为白糖和水混合前后的质量也相等,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20.如图中的、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2)D中的X=_;(3)C的粒子符号是_;(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序号);(5)B和_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用“A”、“C”、“D”填空)(6)以上A、B、C、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是_;(7)2019年5月,我省某地发

8、生了氢氟酸(HF)泄漏,消防队员用熟石灰对泄漏点进行处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21.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生成物C的方框内补全相应数量的分子模型。(2)此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的名称是_。.已知某化肥的主要成分为NH4NO3(杂质中不含氮元素)。(1)NH4NO3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2)NH4NO3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3)_gNH4NO3中含有42g氮元素。22.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学习化学离不开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回答: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_

9、(填序号)。物质总质量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分子种类(2)蜡烛燃烧生成物为_,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_(填“”、“=”或“”)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4)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 A跟4.9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 C,此时生成D的质量为_g,又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三、计算题23.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 _ 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 (3)林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她选

10、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_ (4)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_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B不需加热C需加热 (5)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 ;用双氧水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 (6)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选用 _ ;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 _ (7)小明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前,用天平称量了高锰酸钾的质量为8.4g,实验结束后又称量了剩余物的质量为6.8g,则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他制出的氧气质量为 _ g24.某同学加热33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至混合物质量不再减少时得到23.

11、4g固体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1%)25.某石灰厂新到一批石灰石,其中含有杂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高温不分解)为测定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成三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稀盐酸质量(g)5050100样品质量(g)203020剩余物质质量(g)63.473.4113.4产生气体的质量(g)6.66.6(1)第3次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_ g; (2)求出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26.为测定某金属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平均值

12、)如下表: 反应前质量充分反应后质量装置+稀硫酸(足量)锌样品装置+剩余物质342.10g16.00g357.70g实验中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若锌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考虑容器中水分蒸发 求:(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 g (2)该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D解:A、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的质量关系,而不是体积关系,故A错误; B、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水结成冰,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范围,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由质

13、量守恒定律,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是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2.C解:A、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铁丝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此选项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了氧气跑掉了,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此选项错误 C、蒸发食盐水是物理变化,而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故此选项正确 D、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固体质量增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所有化学变化都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而物理变化则不能用其解释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往往因为忽略了气体的质量,致使表面上看和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但如果把气体质量考虑进来,就能发现反应前后质量是不变的3.B解: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相等,则2+2x=22+4,x=3 根据单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