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008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练习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2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A B C D3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A B C D【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向东穿过9个省,其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甘、宁、陕、晋、豫五省区,西气东输工程不经过内蒙古、山东、青海。第2题,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

2、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第3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1.B 2.D 3.D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45题.4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B我国华北地区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D我国西北地区5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 BC D【解析】第4题,我国东南沿岸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所示特征。第5题,2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3地资源贫乏但是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

3、资源由2运往3的跨区域调配现象。【答案】4.C 5.D读我国某省区地形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为高原,乙地附近为盆地B甲地为山地,乙地附近为盆地C甲地修筑梯田,乙地发展花卉种植D甲地退耕还林,乙地发展粮食生产7图中虚线最可能表示 ()A川气东送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C劳动力转移方向 D产业转移路线【解析】第6题,甲地位于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以保护水土;乙地为平原,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第7题,从起点判断,图中虚线最可能表示西电东送工程。【答案】6.D 7.B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

4、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8-9题.8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交通 D城市9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8.A 9.D右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 B C D11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

5、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答案】10.D 11.A“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1213题.12“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消除污染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13“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

6、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12.A 13.C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415题.14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

7、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5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答案】14.D 15.C16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秘鲁拥有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马赫斯西瓜斯调水工程.该工程缓解了阿雷基帕地区严重缺水的困境,成功开发了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工程艰巨

8、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三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行政、文化、军事中心.(1)据上图描述秘鲁等降水量线分布特征.(2)据上图描述秘鲁有色金属矿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秘鲁设计修建马赫斯西瓜斯水利工程的意义及依据.【答案】(1)西北-东南向延伸;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或东多西少。(2)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由火山活动或岩浆活动所致。(3)意义:缓解西部用水紧张状况,为该国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依据:东部年均降水量多,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西部降水少,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和农业需水量大,地势东高西低,水可自流。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20分)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1)三条输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工业基地,B是_工业基地,C是_工业基地.(2)北路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3)中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水电站及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水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

10、,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

11、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2)山西 煤炭 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地区的污染;最后,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酸雨危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

12、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葛洲坝 三峡(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