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0982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同步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实践,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某次会议上通过xx会议宣言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宣言最早可能发布于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表明革命分两步走,先打倒列强除军阀,可推出最早应为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故B正确;中共一大确立推

2、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最高纲领,没有涉及“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排除A;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权,没有涉及革命分两步走,排除C;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涉及革命分两步走,排除D。2下表为1901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年份19011902190319041905人款266727105824068000A 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 科举制度的废除C 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D 革命运动的高涨【答案】C【解析】【详解】实业救国思想要反映投资民族资本主

3、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和题意无关,排除A;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时间不符,排除B;1901年,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派遣留学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故选C;材料和革命运动的高涨无关,排除D。3“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做出这一决议的会议最有可能是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洛川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在1934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排除A项;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都是针对抗日召开

4、的会议,故排除C、D;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途中,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B。4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这反映了他A 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B 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C 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D 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党统治即将瓦解,全国革命

5、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蒋介石仍要求在保存国民政府的“宪法”、“国体”、“法统”和军队等条件下与共产党和谈,这表明了蒋介石并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非是蒋介石因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C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蒋介石并未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企图和谈目的是以和谈为掩护,作缓兵之计,并非意图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故正确选项为A选项。51934年,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议报告估计“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的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据此确定的战略方针A 认识到

6、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 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的“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的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方针是“左”倾错误,直接导致了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后,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1935年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项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61930年阎、冯、桂三派军阀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中共中央提

7、出乘机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 没能认清中国革命性质B 没有抓住中国的主要矛盾C 未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D 因时制宜,政策灵活【答案】C【解析】【详解】1930年之前中共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秋收起义均失败告终,材料中“组织工人罢工”仍然体现出城市中心论的道路,说明中共仍未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不是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能说明中共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中共的策略并不是灵活,故D项错误。7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

8、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说明A 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B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C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D 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表明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革命的干涉,辛亥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材料信息说明的问题,排除;材料是希望列强不要干预中国革命,不是表明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D项错误。故选A。8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性地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下列诗

9、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创作于1930年;创作于1949年;创作于1935年;创作于1927年;综上所述,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9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 袁世凯上台实现了政局

10、稳定C 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 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社会民众心理、法律两方面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表明袁世凯当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具有必然性,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并没说明袁世凯上台导致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说明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并不是说明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10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宣

11、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B【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错误;由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故“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故B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故D错误。故选B。11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A 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 无产阶级开始

12、登上历史舞台C 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D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答案】B【解析】“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五四运动之前的运动或革命所不具备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辛亥革命时期已承担,五四运动已不是首次,故A项错误;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以强大压力,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故B项正确;1921年中共

13、一大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而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故D项错误。12(题文)商人与共产革命,19191927一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打倒资产阶级为目标,但是在发展工人运动和工人革命的过程中,却注重和商人建立联合战线。这主要是因为A 商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B 团结商人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C 中国共产党和商人的革命目标一致D 商人掌握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商人主要属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往往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这与近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有部分的一致,故A正确;中共团结商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

14、提高经济实力,而是反帝反封,故B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商人的革命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故C错误;当时国民党掌握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故D错误。故选A。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利玛窦来中国穿儒士服,用中国观念来解释西方宗教,还尊奉孔子。他来中国的时候,大明王朝还有气势,一些同行的欧洲人就认为中国有可能侵略欧洲。利玛窦没有匆忙作这种判断,而是坚持不懈地观察和分析几十年。最后他得出结论,按照中国文化的本性,中国不可能凭着国力远征欧洲。余秋雨中国文化四十七堂课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洋务派对留学生教育提出的一系列具休要求和措施:

15、如对1877年留欧学习轮船制造与驾驶的学生,要求他们回国后,学制造的必须“能放手造作新式船机及全船应需之物”,学驾驶的必须“能管驾铁甲兵船回华,调度布阵丝毫不借洋人。”此外,还指示赴法的学生到达法国后一面在学堂课读以培根抵,一面相时赴厂习艺以明理法。鉴于国内洋务事务的扩大和变化,指示留学生根据中国当时“所亟宜讲求”的堞铁开采、运输及五金制选等专业。根据曾国藩、李鸿章制订的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规定:“赴洋学习幼童,入学之初所习何书,所肄何业,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四月考验一次,年终注明等第,详载细册,呈送上海道转报。”留学生的派遣使得留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技术知识,一些留学生在介绍西方文化与呼唤改革方面也有很多的贡献,如严复、马建忠、陈季同等。陈季同还是第一位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去的重要人物,并且用法语把许多富有魅力的中国民间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