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0830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 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 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C.增添一段DNA D.缺失一小段DNA2. 发生基因突变以后的基因应该是(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D.有害基因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基因某一位置点的改变 B.所有基因突变一定能通过生殖传递给后代C.绝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突变个体的生存有利D.每个生物体只有某些特殊细胞能发生基因突变4.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

2、是很低的自然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所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A. B. C. D.5. 当牛的精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基因重组 B.DNA的解旋 C.基因突变 D.蛋白质合成6. 基因突变发生在(多选) ( )A.DNARNA的过程中 B.DNADNA的过程中C.RNA蛋白质过程中 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7. 双眼皮的父母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种变异来源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的差异8. 下列各项中,既是伴性遗传,又是突变性状的是( )A.白化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3、 C.无子西瓜 D.果蝇中的白眼性状9. 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受精作用过程中 细胞分裂间期A. B. C. D.10. 人们运用卫星搭载种子,育得高产、优质的甜椒、番茄等作物优良品种。其基本原理是使种子产生(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加倍 D.不遗传的变异11.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

4、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12. 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13.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C.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D.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14. 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很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环境影响 D疾病影响15. 若某基因原为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

5、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不可能为( )A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长度改变,顺序改变C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可能改变 D长度不变,顺序不变16.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性 ( )A白菜因水肥充足比周围白菜高大B变色龙在草地上显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差别大D同一麦穗结出的种子,长出的植物中,有抗锈病和不抗锈病17.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繁殖可导致基因重组18.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自由组

6、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环境的改变19. 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是( )A都是有利的 B都是定向的 C都是隐性突变 D诱发突变率高20.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二、填空

7、题21. 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共同特性,从突变的时间上看,都发生在_,从发生突变的概率看都是_,从发生突变的方向看,都是_,从突变与生物的利害关系看_。22. 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1) 图中表示_,_,_。“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

8、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出现“差错”,导致DNA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3)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_。H基因表示的碱基组成是_,h基因的碱基组成为_。(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和

9、_。23. 正常细胞的基因组里都带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就会变成具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1)其原癌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改变,即氨基酸顺序上第1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转变为组氨酸。已知脯氨酸的密码子有CCU、CCC、CCA、CCG,组氨酸的密码子有CAU、CAC。突变成的癌基因中决定第19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是_或_。这一原癌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2)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使得细胞间的_。24. 1943年,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只有20单位/mL。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

10、紫外线等射线照射青霉菌,结果,绝大部分菌株都死亡了,只有极少数菌生存下来。在这些生存下来的菌株中,有的菌株产生青霉素的能力提高了几十倍(目前青霉素产量已提高到50000单位/mL以上)。请回答:(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能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了_的缘故。(2)发生以上变化的化学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发生以上变化的时期是_。(3)经射线处理后,在存活的青霉菌中,培育出了青霉素高产菌株。在这一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因素是_。(4)用射线照射,培育出生物新性状的育种方式叫做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CACA 6-10BBDCA 11-15BBBAD 16-20DABDA

11、二、填空题21. 细胞分裂的间期;突变率低;不定向的;多害少利 22.(1)基因突变 CAT GUA (2)内部结构(或碱基对序列)(3)h CTT CAT(4)突变率低;多害少利23.(1)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糖蛋白等物质少 黏着性减小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

12、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4. (1)基因突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脱氧核苷酸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3)人 (4)诱变育种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