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10775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7.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物联网及云服务平台应用实施方案申报书(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节能环保物联网及智慧云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联合申报单位: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限公司南京云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目 录第1部分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正文41.1.项目概述51.2.项目的目标和任务81.2.1.项目工程总体构想81.2.2.项目工程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101.3.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121.3.1.申报单位概况121.3.2.联合申报单位概况131.3.3.管理水平181.3.4.技术水平301.3.5.行业优势361.4.项目建设实施方案461.4.1.项目实施内容461.4.2

2、.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1301.4.3.实施后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1311.4.4.主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1321.4.5.项目实施后形成的示范点、创新点1331.4.6.人才队伍建设1341.4.7.其它1341.5.经费预算1351.5.1.项目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年度经费需求1351.5.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含申请财政资金)1381.6.实施机制1391.6.1.组织管理措施1391.6.2.各参与单位的工作分工和经费分配1401.7.风险分析1421.7.1.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分析1421.7.2.项目申报单位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142第2部

3、分附表144第3部分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附件1503.1.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1513.1.1.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1513.1.2.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23.1.3.南京云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1533.1.4.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1543.2.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1553.2.1.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1553.2.2.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63.2.3.南京云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1573.2.4.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1583.3.申报单位与各参与单位的合作协议1593.4.科研成果证明文件1603.4.1.专利列表1603.4.2.证明文件1603

4、.5.资金落实证明文件1613.6.其它相关文件162第1部分 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正文1.1. 项目概述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主要由上游 的感知层、中游的网络层和下游的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向上游和下游发展延伸形成的,被视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是信息产业领域 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物联网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既能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又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服务和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信息采集

5、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 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并把发展物联网作为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 的重要手段。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相关技术在国内交通、物流、灾情监测、环保、医疗等领域已经开展应用。我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一是在技术和标准方面,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单位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广等

6、工作,在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传感器、 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三是在物联网软硬件、系统集成等环节拥有中电科技十四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新半导体、南瑞集团、 三宝科技、熊猫电子、双桥传感器等一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能力较强。四是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省内部分地区先后启动了工业、农业、环保、电力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从应用范围看,物联网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

7、融、环保、公共 安全、工业监测、医疗等领域。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上,物联网至少可以解决以下管理问题。 一是可以强化现场的实时监管,便于及时了解各类物质设施与周围环境的 状况。如,更多地使用物联网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可以提高监测效率,有效防止企业偷排污水等状况发生。二是实施一体化的系统性管理。如,通过物联网对农业耕 种、田间管理、粮食生产、食品加工的全过程管理,可以解决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三是可以处理大容量、海量信息的复杂性管理问题。这适合于处理庞大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以便及时解决矛盾。四是可以提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节约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提高管理效率。在智能办公方面,国外一些先行企业

8、已经实现 较高水平的智能办公,节电省电效果明显。员工刷卡进入办公大楼时,所在办公室的空调和灯会自动打开;员工离开办公楼时,办公室的空调和灯又会自动关闭。思 科已经开发出“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为位于硅谷的美国网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节约了15%的能耗。 可见,物联网的发展,将为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公共安全的维护、各类灾害与风险的防范提供可视化的工具,实现更加透明清晰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带有资源消耗低、波及范围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云计算是互联网和超级计算能力的结合,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

9、、按需的形式从共享性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数十亿台个人电脑和其他设备(如智能手机)接入云计算中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彻底变革,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据调查,全球通用计算信息容量将以58%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云计算被公认为能够改变人类信息生活的革命性技术,将促进IT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智慧节能环保产业是对节能环保未来发展方向的精辟总结,是当前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应用的最佳产业,是IT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产业密切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是当前

10、产业发展的热点。 11月25,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批准。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比过去的五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3万亿元。 在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在节能产业方面,主要方向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

11、、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同时,规划中亦关注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及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规划将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揽子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而在环保产业方面,规划提出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规划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我国环保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总体而言缺少原创性开发

12、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同时,产业策体系发展也很不完备。江苏省智慧节能环保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一是形成了一批产业聚集区,苏州、无锡、南京、盐城等各地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二是形成了部分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常州西电变压器、无锡华光锅炉科林集团袋式除尘设备、无锡威孚集团催化剂等产品,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三是环保服务业发展迅速,全省具有甲级环境工程勘探设计的单位11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5家,施工总承包一级单位2家,甲级环评资质单位9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130多家,全省各类注册节能服务机构达120多家。本次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的下发

13、的关于组织2011年度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苏经信综合2011796号苏财工贸2011113号),将有力的推动物联网和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1.2.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1.2.1. 项目工程总体构想依靠物联网各类终端传感器、现有的各类监测系统、接诉系统以及人工测量结果及时采集和集成各类环境数据,依托泛在承载网络的高效网络传输能力,及时地将数据输送至云计算智能处理中心,进行智慧处理和分析,为节能环保各类应用服务(如建筑群节能智慧服务、环境监测智慧服务、汽车尾气监测智慧服务等)提供决策和控制信息,并通过泛在承载网络将智能控制信号传递给物联网终端控制器,实现针对现场环境

14、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节能减排控制,同时达到及时发现环境危险信号,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效果。依靠云计算平台的海量存储和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不断积累、统计、挖掘、融合各类数据,对监测和控制对象及整体环境既可以进行及时的智能分析,又可以对其趋势进行长期的智慧跟踪和分析。通过物联网设备、泛在承载网络、强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处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为政府、企业、家庭等各行业各类用户提供智慧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一个涵盖监测数据,人工数据、在用系统数据,支持全局信息管理分析与应用的“智慧节能环保”全套解决方案的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及应用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将具有很强的应用示范性和前瞻性。通过“节能环保物联网及

15、智慧云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提炼出物联网及云计算平台的应用标准,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示范和推广意义。以下为“节能环保物联网及智慧云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总体技术架构框图。1.2.2. 项目工程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 指导思想以现有的应用为基础,保证示范工程的可行性。本次工程是对南京市环保局和部分商务楼宇的现有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对现有信息系统综合化、智慧化、平台化改造,保证示范平台建设的可操作性。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保证示范工程的先进性。本次工程紧扣当前热点产业的发展,结合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最新应用,以政府的规划为导向,保证示范工程的先进性。二、 建设目标本次拟建设的“节能环保物联网及智慧云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是通过基于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