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0656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精神ppt课件,袁行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精神,二、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德性精神,德性精神是通过修养自己的生命,解决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精神,是使人成为人的精神。 德性精神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境界 。,“君子求助己” 论语 “自胜者强” 老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富润屋,德润身。” 大学,(二)儒家的文化精神,1、儒家的思想性格与精神境界 儒家是一种社会性的思想性格。 儒家人物具有拯救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正其宜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2、儒家的主要文化精神,大学中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大学之道”,即大人之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 庄子把儒家思想总结为“内圣外王”之道 。,仁,“仁”是一种标志人之为人的善的精神 。 “仁”的精神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具体表现为“爱人”、“成人之美”的“仁爱”精神。 “立人、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精神。,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正,“正”的精神就是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老老实实的精神。 “正”的精神还代表着一种文化方向。 “正”的精神是对山的精神的效法。,中、和,中,指行为举止以及做事的恰到好处,既无“过”又无“不及”。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

3、语尧曰 和,和谐,和而不同。,好 学 学,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改变自身生命,丰富充实生命。下学而上达。 “充实之为美” 孟子,儒家的文化精神在知和行上都是对天地精神的效法。 知:“天地之大德曰生”。 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道家的文化精神,1、道家的思想性格与精神境界 道家的思想性格是个体性的,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及其自然本性为目的。 道家的精神境界是人融于天的物我两忘的天地境界。,2、道家的主要文化精神,柔弱 “弱者道之用” 为“全生葆真”,老子主张反世俗之道而行之,避让、退守、不争、知足、寡欲、效法水的品格,以柔弱、谦下的姿态立足于世。,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

4、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道 法 自 然,“道法自然”是整个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可以理解为顺的精神,就是顺应自然之大道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无为”。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有意去“为”,不动用心计、智力去“为”,是顺着人的自然本性,自然而然地“为”,这种为的境界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即自然而然的达到“为”的目的与效果。 “无为”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逍 遥 “逍遥”可以理解为自由。包括精神自由、思想自由、人生自由。 庄子所追求的自由不是解决现实中的各种束缚,而是着眼于人的生命,在根本上实现自由。这是一种超越世

5、俗的境界,是一种自由的精神。,道家文化精神在总体上是消解由“我”的意识与观念所造成的问题,顺应自然之道,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道家文化精神是对“水”的精神的效法,柔顺、谦下、虚静、与环境相合。,1、(2008江苏)“素胎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2007广东)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具有 ( )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D,A,考题回顾,求

6、知为应用,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见证,汉字,史书典籍,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表现,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域性,民族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的力量,学习学根本,巩固基础,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华民族之魂,3.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国共产党对

7、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2.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学习学根本,巩固基础,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巩固重点,学习学根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

8、要任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巩固重点,学习学根本,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的作用(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

9、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巩固重点,学习学根本,学习传播中华文化,孕育,精髓,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逻辑结构,天道酬勤,【易错易混】,1、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10、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澄清误区,学习学根本,1每一个公民都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人,要保护中华文化中包含的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独特的精神”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的特性。 A区域性 B民族性 C源远流长 D博大精深,2震撼人心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港澳台居民和海外华侨中间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为荣,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说明( ) 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B,A,高考预演

11、,求知为应用,3汶川地震虽然发生在我国西部的汶川县,然而实施抗震救灾的却是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及港澳台,包括来自海外的广大救援人员和力量,他们以“我们都是汶川人!”这样发自肺腑的心声表达出中华儿女同根同源,同呼吸、共命运的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我们都是汶川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A爱国主义 B勤劳勇敢 C自强不息 D团结统一,4在四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一支支活跃在前线的志愿者队伍,用他们的一腔热血,一颗颗无私奉献的爱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情和爱意,用大爱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志愿者精神( ) 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升华 使我们的事业战无不胜

12、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A B C D,D,D,高考预演,求知为应用,5、第29届奥运会于8月8时在北京拉开帷幕,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展现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元素。随着巨幅画卷的徐徐展开,汉字、论语、京剧、水墨画 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被以超出想象的方式一一呈现。百米长卷,浓缩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全世界多亿电视观众献上了一道具有悠久中国文化底蕴的精美盛宴。 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绎的中国元素的认识。(10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

13、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分) 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幕式中汉字“和”、论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仍具有深刻影响。(3分)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京剧、水墨画等是中国传统文艺的代表,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3分),高考预演,求知为应用,高考预演,求知为应用,6、对中华民族来说,2008年是极难忘怀的一年。我们既见证了举国欢腾的北京奥运会,也经历了全民悲伤的汶川大地震。在大地震中,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众志成城,不屈不挠,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汶川大地震中展现出的

14、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再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在灾难中的作用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多难兴邦”!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自强,一定能够坚韧,一定能够战胜那些可预期的以及不可预期的灾难。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定会使多灾的中国兴邦,使多难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试分析说明中华民族必定能够战胜灾难的信心所在。(12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对战胜灾难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3分)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铸造起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战胜灾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4分) 靠着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撑和强力推动,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灾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不沉沦,历尽艰险不退缩,屡遭磨难不自弃,愈挫愈奋屡创弥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祖国美好明天。(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