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10620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级薪酬福利知识点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薪酬福利管理外部因素薪酬战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绩效考核工资体系1. 激励性薪酬管理模型:工资发放管理复合薪酬序列多元工资结构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合理激励性2. 薪酬体系外在薪酬体系直接薪酬非财务性薪酬公司服务外出郊游内部联欢节日活动子女医疗喜庆礼金公司福利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居安理财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带薪休假法定福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激励薪酬季度奖金年终奖金红利配股加班补贴工 资月 薪住房津贴交通津贴伙食津贴书报/培训间接薪酬内在薪酬体系自由分配工作时间方式参与决策权较多的职权多元化活动较有兴趣的工作更强的忠诚更高的工作满意度更多的热诚价值的体现个人成长的机会产生3

2、. 典型的薪酬类型及其特征薪酬类型分配原则特点优点缺点绩效薪酬根据员工近期绩效确定薪酬与绩效直接挂钩,随绩效浮动激励效果明显易助长员工短期行为,不利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不适合合作性的复杂性工作技能薪酬根据工作能力确定因人而异,技高薪提股利员工学习技术,有利人才队伍建设薪酬、绩效和责任没有关系,员工对工作挑拣/劳动成本高年功薪酬依年龄、工龄、学历和薪酬确定薪酬与工龄同步增长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安全感、增加员工忠诚度论资排辈,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职务薪酬依与职务相关因素确定一岗一薪,薪随职变鼓励员工争挑重担承担责任激励的涉及面受职务高低限制结构薪酬综合考虑员工的年资、能力职务及绩效确定由基本薪酬

3、、年资薪酬、职务薪酬、绩效薪酬和各种补贴/津贴构成综合考虑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易产生公平感有较好的激励作用设计和实施都比较麻烦* 传统的薪酬结构类型:基本工资(20%)绩效工资(80%)年龄与工龄技术与培训水平职务(或岗位)价值绩效(生产量、销售量)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激励效果好: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工资、效益工资(图例):年龄与工龄技术与培训水平职务(或岗位)价值绩效(生产量、销售量)工龄工资及其他(11.1%)职务工资(86.9%)能力工资(2%)以工作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有利于激发员工热情和责任心: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图例):技术等级工资(90%)职务津贴(5%)生产津贴(5%)年龄与

4、工龄技术与培训水平职务(或岗位)价值绩效(生产量、销售量)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利于激发员工提高技术能力:职能工资、能力资格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制(图例):工龄工资(14%)基础工资(33%)岗位工资(24%)奖 金(29%)年龄与工龄技术与培训水平职务(或岗位)价值绩效(生产量、销售量)组合薪酬结构:将薪酬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岗位技能工资、薪点工资制、岗位效益工资(图例):* 薪酬水平与薪酬结构设计:能够吸引并保留适当员工所必须支付的薪酬水平、企业有能力支付的薪酬水平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要求的薪酬水平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阶段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类型性质薪酬结构以投资促进发展合并或迅速发展阶段

5、以业绩为主高于平均水平高弹性以绩效为导向保持利润保护市场正常发展至成熟阶段薪酬管理技巧平均水平绩效挂钩高弹性以绩效为导向高稳定年功工作折 中以能力/工作为导向组合薪酬收获利润积极投资无发展或衰退阶段着重成本控制低于平均水平高弹性以绩效为导向折 中以能力/工作为导向组合薪酬4. 津贴也称附加薪酬或者补助,是指员工在艰苦或特殊条件下进行工作,企业对员工额外的劳动量和额外的生活费用付出进行的补偿。 其特点是: 将艰苦或特殊的环境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无关。分为: 地域性津贴、生活性津贴和劳动性津贴。 * 地域性津贴: 林区津贴、艰苦生活津贴、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津贴 * 生活性

6、津贴: 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员工生活水平下降而产生的肉食补贴、副食补贴等;对于因工作使员工家庭生活开支分离而造成生活费用增加的出差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 * 劳动性津贴: 因从事特殊工作的夜班津贴、高温津贴、井下津贴、放射性或有毒气体津贴、职务津贴5. 奖金具有灵活性、及时性、荣誉性等特点,是对员工有效超额劳动的报酬。福利是为员工提供生活方便、减轻员工生活负担、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福利和薪酬分配所依据的原则不同,薪酬分配所依据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其水平根据员工劳动的数量、质量确定;而福利则是根据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有条件、有限度地解决和满足员工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 福利设

7、施、补贴、教育培训、离退休保障、医疗保障等等。6. 薪酬制度主要包括: A. 技术等级薪酬制 B. 职务等级薪酬制 C. 结构薪酬制D. 岗位技能薪酬制 E. 提成薪酬制 F. 谈判薪酬制7. 技术等级薪酬制是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精确程度和工作责任大小等因素划分技术等级,按等级规定薪酬标准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 员工主要以在技术培训中获得的技术等级证明和相关证书为依据获取相应的按有关规定支付的薪酬。该薪酬制度适用于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种,由薪酬等级表、技术等级标准、薪酬标准三方面组成。 * 制定薪酬等级表的通常步骤是: A. 分析工种劳动差别 B. 确定等级级数 C. 划分工种等级线 D

8、. 规定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倍数(一般以3倍计算) E. 确定各等级之间的薪酬级差 * 技术等级标准包括: 应知、应会、工作实例8. 职务等级薪酬制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所实行的按职务等级确定薪酬的制度,全国采用同一个薪酬等级表,行政人员分30级,技术人员分18级,并根据各地物价和生活费用水平划分11类薪酬区,技术人员除地区分类外,根据产业不同又规定了5类薪酬标准。 * 职务等级薪酬制由职务名称表、职务薪酬标准表、业务标准、职责条件等构成9. 结构薪酬制又被称为分解薪酬、组合薪酬或多元化薪酬。一般结构薪酬制由基础薪酬、职务(岗位、技术)薪酬、年功薪酬、浮动薪酬(奖励薪酬)组

9、成。 结构薪酬制的优点包括: A. 全面反映了劳动的潜在、流动、凝固三种形态 (工龄、学历、学衔、职务反映劳动的潜在形态;劳动态度、劳动条件反映劳动的流动形态;劳动成果、工龄贡献反映劳动的凝固形态) B. 有利于实行薪酬的分级管理,为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开辟了道路 C. 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特点10. 岗位技能薪酬制是按照工人的实际操作岗位及技能水平来规定薪酬标准的。适用于专业化程度较高、分工较细、工种技术比较单一、工作对象和工作物等级比较固定的产业或企业。将员工薪酬分解为岗位薪酬和技能薪酬,分别依据岗位要求和劳动技能水平确定薪酬率,是1990年后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推广的最主要的基本薪酬制度。* 岗

10、位薪酬根据岗位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及劳动条件好坏三项内容总积分来划分档次,确定薪酬率* 技能薪酬一般分为技术工人薪酬、非技术工人薪酬、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三类11. 提成薪酬制的三要素包括: A. 确定适当的提成指标 B. 确定恰当的提成方式(全额/超额) C. 确定合理的提成比例12. 谈判薪酬制是一种灵活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并对员工的薪酬收入保密的薪酬制度。* 谈判薪酬制的优点: A. 有利于员工之间不在薪酬上相互攀比,减少矛盾B. 薪酬由企业和员工共同谈判商定,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 薪酬水平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务市场供求状况而升降,促使员工转向紧缺的工种,有利于保

11、持各类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D. 有利于员工在最佳年龄期间取得最佳报酬* 谈判薪酬制的缺点: A. 容易出现同工不同酬 B. 制度不健全时容易营私舞弊13. 我国现行的薪酬形式(给付方式)主要有计时薪酬、计件薪酬,奖金和津贴是补充形式。* 计时薪酬:小时薪酬制、日薪酬制。 * 计时薪酬制的特点: A. 直接以劳动时间计量报酬,适应性强 B. 考核和计量容易实行,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性 C. 不能反映劳动强度和劳动效果,但如果辅以超额计件薪酬,即可避免此缺点 * 计件薪酬制的优点: 把工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直接挂钩,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增加工人的收入;缺点: 容易忽视产品质量,以及产生拼设备等短

12、期行为。具体形式包括: A. 直接无限计件薪酬制: 上不封顶,同一单价计酬 B. 直接有限计件薪酬制: 定额内按单价计,超额部分采用“封顶”计件薪酬 C. 累进计件薪酬制: 定额内按单价计,超额部分越多,单价越高 D. 超额计件薪酬制: 定额内按计时薪酬 ,超额计件 E. 按质分等计件薪酬制: 按产品质量,分等级计件发薪 F. 包工薪酬制: 把任务包给班组,类似于集体计件薪酬 G. 提成薪酬制: 从企业的利润或营业额中提取比例按个人劳动成果、技术水平计发 H. 间接计件薪酬制: 二线工人和从事辅助性工作的工人,按一线工人完成的产量进行折算计件 I. 最终产品计件薪酬制: 以整个企业或班组为单位

13、计件14. 薪酬的调整主要有: 奖励性调整、生活指数调整、效益调整、工龄调整 * 奖励性调整实质是论功行赏,又称功劳性调整。 * 生活指数调整常用的方式有两类: 等比式调整,所有员工都在原有薪酬基础上调高一定的百分比。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怨言,但保持了薪酬结构内在的相对级差;等额式调整,即全体员工不论原有薪酬的高低,一律给予等幅的调升,似乎一视同仁,但却会引来级差比的缩小,致使特征线上每一点的斜率按不同规律变化,动摇了原薪酬结构设计的依据。 * 效益调整是指在企业效益甚佳、盈利颇多时,对全体员工的薪酬普遍调高的措施。效益调整方式可以是浮动的,但要注意应涉及全体员工。15. 薪酬预算编制从总额开始。薪酬总额由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组成,固定薪酬要编制刚性预算,可变薪酬要编制弹性预算。薪酬预算的起点是 从狭义上说,员工薪酬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包括员工的直接薪酬和福利待遇;广义上说,薪酬还包括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而投入的其他人力资源开发费用,如工作待遇、培训学习等。狭义的薪酬始终是薪酬预算的共同内容,以员工的直接报酬为薪酬预算总额的基础。16. 薪酬总额有两种主要的提报方式: 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通常可以结合起来。* 自下而上法从基层的薪酬数据开始,层层上报汇总,比较贴近企业实际,当企业处于正常状态下进行持续经营时,使用的较多,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