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

上传人:斯*** 文档编号:9210603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2016年度)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者不选均不得分)1甲县公安局大力推进执法公开,主动公开办案情况。某日,甲县公安局在网上公开了办理吴某卖淫案的情况和其“车震”视频等有关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执法公开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B行政案件办理情况是执法公开的内容之一C县公安局不应当向社会公开吴某“车震”视频D若吴某卖淫案的情况可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应当由甲县公安局法制部门负责制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执法公开、执法为民、调查取证的保密要求、制作执法公开信息的部门。(1)社会主

2、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提出,执法为民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甲县公安局开展执法公开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是实现执法为民理念的重要路径。因此,A正确。(2)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16条第1款第3项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控告人,以及被害人、被侵害人或者其家属公开行政案件办理情况和结果。行政案件办理情况是向特定对象公开的内容,也是执法公开的内容之一。因此,B正确。(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0条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吴某卖淫案中“车震”视频属于其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不应当予以公开。因此,C正确。(4)公安机关执法

3、公开规定第22条规定,公安机关向特定对象公开执法信息,由制作、产生或者保存该信息的内设机构负责。法制部门不是办理吴某卖淫案的部门,不负责制作、产生、保存该信息。因此,D说法错误。2、某省人大制定了规范某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的地方法规。国务院某部制定了规章,对在该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也作出了规定。但该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规定不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B省人大是该省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C该省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地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D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使用地方

4、性法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性法规的备案、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适用。(1)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该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因此,A正确。(2)宪法第96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97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因此,B正确。(3)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

5、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该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属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能作出变通规定。因此,C说法错误。(4)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可见,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适用地方性法规。因此,D正确。3、民警李某、王某巡逻时,发现路人甲、乙二人形迹可疑,遂上前检查。经盘问检查,在甲身上发现了大量金首饰。乙趁机骑上一辆停在路边的摩托车逃跑,李某拦下一辆出租车

6、要求乘车追捕,司机不同意,李某强行将车开走。王某将甲带回派出所。后查明甲、乙共谋由乙盗窃金店的金首饰,甲负责贩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对甲继续盘问B李某因追捕嫌疑人使用出租车,不需支付费用C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将甲带回派出所时,对其携带的金首饰可以由派出所暂时代为保管,待查清后依法处理【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继续盘问,优先使用权,盗窃罪,掩饰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涉案人员随身财物的处理。(1)人民警察法第9条第1款规定,经盘问、检查,被指控有犯罪行为、有现场作案嫌疑、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和携芾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

7、继续盘问。经对甲盘问、检查,在其身上发现大量金首饰,可能是赃物,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因此,A正确。(2)人民警察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民警李某在追捕盗窃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优先使用出租车,但在使用完出租车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因此,B说法错误。(3)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8、甲虽然事后负责销赃,但其与乙事先共谋盗窃金首饰,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因此C说法错误。(4)公安机关代为保管涉案人员随身财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涉案人员到案后,民警应当立即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对其随身携带的财物进行审查和甄别。经审查,与案件无关的,依照本规定处理;属于涉案财物的,依法予以扣押;确实无法查清的,由办案部门暂时代为保管,待查清后依法处理。回到派出所后,由于暂时无法查清甲随身携带的金首饰是否与案件有关,对甲携带的金首饰可以由派出所暂时代为保管。因此,D正确。4民警王某在处警过程中,驾驶的车辆与张某的车辆发生剐蹭。王某处理完警情后,与张某商议解决车辆事故时,两人发生争执,王某将张某推倒致其轻

9、微伤。张某向公安机关投诉王某,公安机关经调查决定对王某作出警告处分,并停止执行职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对警告处分不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B警务督察部门可以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7天的决定C王某对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该决定暂停执行D王某在上一年年度公务员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如本年度再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处分的救济、停止执行职务的执行、民警辞退的条件。(1)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或者认为有关部门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王某对警告处分不

10、服,可以依法申请复核,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因此,A错误。(2)公安机关督查条例第12条第2款规定,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10日以上60日以下。警务督察部门可以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10日以上60日以下的决定。因此,B错误。(3)公安机关督查条例第14条第3款规定,申诉期间,停止执行职务、紧闭决定不停止执行。因此,C错误。(4)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0条第1项规定,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王某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应当予以辞退。因此,D正确。5、某日,甲在农贸市场中乙的摊位上行窃,乙发现后大声呼叫,周围群众将甲团团围住。甲恼羞成怒,拔刀乱刺,将三人刺成重伤。民警到

11、场后,甲对抗抓捕,持刀挟持乙作为人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在群众聚集的农贸市场,任何情形下,民警都不得使用枪支B如甲将乙刺伤,并举刀再次刺向乙的颈部时,民警可以不经警告直接向甲开枪C甲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D如民警开枪时造成群众丙受伤,该民警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对丙予以补偿【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使用武器的条件、抢劫罪、绑架罪、依法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受伤的补偿。(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第2项规定,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可见,并非群众聚集场所均不得

12、使用枪支。虽然在群众聚集的农贸市场,但如果不使用武器制止甲将继续危害公共安全,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对甲使用武器。因此,A错误。(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第1款第6项规定,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第2款规定,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甲将乙刺伤,并举刀再次刺向乙的颈部时,属于实施凶杀,危及公民生命安全且来不及警告的情形,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因此,B正确。(3)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第

13、239条第1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构成绑架罪。甲在盗窃时被发现,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构成抢劫罪。其致人重伤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甲又绑架乙作为人质,构成绑架罪。因此,C正确。(4)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公安机关参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补偿。民警开枪造成群众丙受伤,该民警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对丙予以补偿。因此,D正确。6.下列说法违反反恐怖主义法或者国家安全法的有( )A某火车站被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后,对其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了安全背景审查,对不适

14、合这些岗位的人员调整了工作岗位。火车站应当将该情况通报铁路主管部门。B邓某因向公安机关提供其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而受到人身安全威胁,请求公安机关给予保护。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国家安全机关对其依法采取保护措施。C经某区公安分局局长批准,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张某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期限为3个月。到期后,经公安分局局长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D公安机关在侦查刘某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时,要求蒋某驾驶汽车协助工作,蒋某担心将汽车损坏,拒绝公安机关使用。但公安机关仍然使用了蒋某的汽车,导致汽车严重损坏。蒋某有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义务,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对蒋某的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照价赔偿。【答案

15、】ABCD【解析】本题考查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约束措施、公民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义务和权利。(1)反恐怖主义法第33条规定,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火车站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后,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2)国家安全法第80条第2款规定,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邓某请求公安机关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公安机关通知国家安全机关采取保护措施,而未对邓某依法采取保护措施,违反了国家安全法的规定。(3)反恐怖主义法第53条第1款第2项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第3款规定,约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对不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张某的约束措施到期后,应当及时解除,延长1个月的做法违反了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4)国家安全法第77条第1款第4项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81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