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讲义 专题1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0521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高考讲义 专题1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高考讲义 专题1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高考讲义 专题1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高考讲义 专题1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高考讲义 专题1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高考讲义 专题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高考讲义 专题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2硫及其化合物考点目标要求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2.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用途。3.了解硫的可燃性。4.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水的反应,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漂白性的区别。5.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分别与铜、木炭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了解SO的检验方法。6.了解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硫1.存在游离态硫黄,化合态黄铜矿、硫铁矿、石膏、芒硝等。2.硫的物理性质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3.化学性质:SO2SO2。二、二氧化硫1.物

2、理性质_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H2O反应:SO2H2OH2SO3。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_(除去燃煤中的SO2)。与碱(如足量NaOH溶液)反应:_。(2)具有较强还原性被催化氧化:_。与H2O2溶液反应:_。(3)SO2的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能够与品红等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但在光照或受热的条件下又能变为原来的颜色。如:品红溶液现象:品红溶液褪色现象:又恢复为红色。3.硫酸型酸雨(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_),腐蚀建筑、桥梁、农作物

3、等。(3)形成:途径1:_、_。途径2:_、_。三、硫酸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_透明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_,_溶于水,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中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硫酸水合物且硫酸结合水稀释后放出大量热。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如H2、CO、SO2、HCl、Cl2等。(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本身不含水)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比(21)脱出来,使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的炭(有时产生其他物质)。(3)强氧化性浓硫酸可氧化除Pt、Au以外的金属,反应过程中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如:Cu2H2SO4(

4、浓)CuSO4SO22H2O。浓硫酸氧化非金属单质时,非金属单质通常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对应的酸),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如:C2H2SO4(浓)CO22SO22H2O。钝化现象:常温下,Fe、Al遇浓硫酸、浓硝酸被氧化并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与酸起反应。故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贮存浓硫酸、浓硝酸。3.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先在待测液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待测液中有SO。1.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例1(2019连云港学测一模)下列关于SO2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形成酸雨 B.能使鲜花褪色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能与NaOH溶液反

5、应例2下列变化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A.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B.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褪去C.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D.SO2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易错辨析SO2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SO2使KMnO4溶液、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其是酸性氧化物。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与鉴别例3下列溶液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氢硫酸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品红溶液A. B. C. D.思维启迪二氧化硫和

6、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方法鉴别依据鉴别方法物理方法气味不同SO2有刺激性气味,CO2无味化学方法有无还原性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CO2不能有无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不能3.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例4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酸工业中,SO2要在催化剂条件下才能被氧化成SO3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使蔗糖炭化C.加热时,过量的铁与浓硫酸反应,也会有氢气生成D.浓硫酸和铜片不加热时,没有明显现象,这是因为铜被浓硫酸钝化例5关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在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

7、现出酸性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硫酸被还原,同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硫思维启迪(1)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2)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就不再与不活泼金属反应。(3)浓硫酸与活泼金属(如锌)反应时,开始浓硫酸表现其强氧化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当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则产生的气体为氢气。4.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例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SSO3 B.H2SO4SO2C.SO2H2SO3 D.SSO2例7(2019江苏学测)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

8、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常见的非金属固体单质,F是紫红色的金属单质,B、C是常见的强酸,D、G、I是常见的气体,D与I的组成元素相同,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I的大16。E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E的电子式为_。(2)H的化学式为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归纳总结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

9、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

10、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2019江苏学测)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挥发 B.无吸水性C.密度比水的小 D.常温下能使铝片钝化2.(2009江苏学测)下列物质与

11、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是()A.Na2O B.SO3C.CO2 D.NH33.(2019江苏学测)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颜色,该气体是()A.SO2 B.O2C.CO2 D.H24.(2019江苏学测)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O2 B.CO2C.NH3 D.SO25.(2019江苏学测)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A.2NaOHH2SO4=Na2SO42H2OB.C2H2SO4(浓)CO22SO22H2OC.BaCl2H2SO4=BaSO42HClD.CuOH2SO4=CuSO4H2O6.(2019江苏学测)A、B、C三个城市全年雨水的月平均

12、pH变化如图所示。(1)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_城市。(2)导致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是_,减少燃煤过程产生该气体的措施有_。答案精析知识梳理基础落实二、1.无2.(1)SO2CaO=CaSO3SO22NaOH=Na2SO3H2O(2)2SO2O22SO3H2O2SO2=H2SO43.(2)小于5.6(3)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2SO2O22SO3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SO3H2O=H2SO4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